第(2/3)页 朱翊钧眯起眼睛,像是在回忆什么,停顿了十来秒钟。 “张师傅从清丈田地、普查人口开始,帮着朕整饬大明财政。 理顺税政系统,明确征税税源.历经十年,一路上不知遇到多少阻碍,都被我们君臣克服,终于走到今天这步。 每年内阁的财报你们都看得到。每次看到这份财报,朕很欣慰。 大明现在终于做到按财收税,而不是按权收税。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不停地推进和完善。 不过做到这一步,也带来一些副作用。 财政高度统一,所有权柄都操持于内阁。各省布政司的钱袋子完全被内阁捏着。” 朱翊钧嘴角挂着笑,右手指了指三省一京一州的地方大员们说:“朕知道,你们在私下里都自称某某省丐帮帮主,副帮主。 每年都要向内阁要钱,仰人鼻息,心有不甘。” 众臣连忙说:“臣等惶恐,万万不敢。” 财政新政是张居正主持,却是皇上定下来的,一直在背后大力支持。 自己等人怎么敢心有不甘,私下抱怨呢? 腹诽心谤,可是大罪! 朱翊钧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这些副作用,朕也很清楚。但是在大明新财税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些副作用只能放到一边。 张师傅和户部一干臣工,历经十年呕心沥血,终于把大明新的财税制度搭建好,运行了数年,效果非常好,就连海公都赞叹,这是好法子。 官吏编制,各地各衙门需要多少人手,每年多少俸禄津贴,清清楚楚。 预决算,各地各衙门每年要花多少费用,明明白白。 赋粮在粮食局,税钱在银行,贪官污吏想贪污,绞尽脑汁也只能抠出些边角料来,没法像以前,一百两赋税,朝廷拿十两,他们敢分九十两。” 朱翊钧敲了敲桌子,“赋税收上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地方上收上来,还是要回到地方上去。 只是地方有的穷,缴纳的赋税少。 有的富,缴纳的赋税多,朝廷就要通过转移支付,把富的地方缴纳的赋税,分一部分出来,补贴给穷地方。 这种方式,在历朝历代是不敢相信的。 万历年以来,各地的乱子日渐稀少,尤其是以前经常出乱子的贫瘠交界地区,更是变得安宁。 为什么? 因为朝廷把各地分出分山、土、边、穷地区,进行精准扶助。 先分析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什么困顿? 交通不便的修建桥梁直道,甚至通铁路。 山多田少,那就发展农业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在不行的,把百姓们迁移出来,安置在平坦富庶的地方。 大明陆海军将士浴血奋战,开疆扩土,不就是为了让大明百姓有足够的富庶田地吗?” 众臣纷纷点头。 万历元年来大明的巨大变化,瞎子都看得清楚。 朱翊钧右手伸出食指,在空中晃动。 “经济建设无非是工农商。搞好了经济建设,国库有钱了,就要投入到民生中。 无非就是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吃住穿行,生老病死。 此前内阁对地方的大事小事一把抓,工农商要管,民生国计也要管,从县到布政司,各衙门的吃喝拉撒全要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