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跟踪(求月票)-《危机处理游戏》
            
            
            
                
    第(2/3)页
    挂断电话,男子忽然抬头看向陈知渔所在的居民楼,露出一张冰冷无情的面孔。
    傍晚六点。
    陈知渔正吃着冰箱里父亲留下的食物,忽然接到董莹的电话,面色激动道:“真的么干妈?好,我现在马上过去!”
    电话里,董莹说她们已经找到了歹徒绑架时驾驶的车辆,正在往目的地赶。
    她连擦嘴都来不及,就急匆匆跑出来。
    陈鸿升的车还在交警队扣着,所以这期间,陈知渔只能打车。
    而就在她刚走下楼没多久。
    便觉得周围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这可不是玄乎其玄的第六感,而是长期训练下培养的一种反侦察本能。
    对于陈知渔这种专业情报特勤来说。
    当周围环境让她产生不适应。
    只有一种可能:她的感官本能已经无意识察觉到,有人在监视或跟踪自己。
    想到这点,陈知渔瞳孔倏地一缩。
    但她却依旧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迈步向前走着,并在前方的路口处,故意拐了个弯,借此用余光扫向刚才的背后方向。
    远处,一个黑色人影,出现在她视野范围内。
    人,她没见过。
    幸亏国安有专门的抗干扰记忆训练,加上当时本就有了防备,陈知渔很快找到了记忆切入点:鞋子!
    那双灰色户外跑鞋她见过。
    是在四小时前,她家楼下斜对面的凉亭内。
    要知道,根据TEDD原则:时间、环境、距离、行为。
    当一个陌生目标在一天时间内,多次出现在你的视野范围,并且与你的出行规律高度重合。
    那么大概率,这不是巧合。
    当然,仅凭前两点还不足以判断。
    关键在行为。
    按照国安反侦察训练内容,无论是扒窃钱包、其它轻罪、还是性犯罪或恐怖主义,几乎所有犯罪分子都会在下手前对目标实施一定程度的监视。
    在此临近犯案状态下,他们往往专注于观察目标的一举一动,从而忽略自身所展现的状态,比如高度集中精神、保持警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等等……
    除非是受过训练,否则很容易就会被旁人看出,他们的状态很怪异。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贼眉鼠眼”。
    犯罪分子经验越少,这种表现就越明显。
    而眼前这个人。
    虽然是个老手,但架不住陈知渔见过太过类似的罪犯模型,也经历过太多次实战,还是很容易分辨出这个黑衣男子的行为与普通人不同。
    于是,她二话不说。
    便给廖云清提供的京州国安,发去消息。
    然后依旧装作不知情,向小区大门走去。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你不确定犯罪分子的真正目的,武力层级时,行事一定要格外小心。
    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暂时还没有“惊醒”,避免对方狗急跳墙。
    来到大门前,陈知渔故意站在保安亭附近,一边跟保安闲聊,一边掏出手机,装作订网约车的样子。
    可很快,便有一辆出租车恰好停在了大门前,车上下来一名短发女性乘客。
    准备得还真充分啊!
    果不其然。
    陈知渔没有第一时间跑上去,那辆出租车竟也没有急着离开,反倒是“师傅”开始有模有样地数起了钱,就像是在故意等她上钩一样。
    如果不是提前惊醒,按她迫切追查父亲线索的心态,这时候肯定早就上车了。
    一秒,两秒,三秒……
    眼见她无动于衷。
    片刻间,对方似乎还准备了应急方案。
    那个刚下车的短发女竟然走到她面前,开口问道:“您好,我能问一下西街民巷怎么走么?”
    “就这条路一直往左走,然后看见路口右拐。”
    “我对这儿不太熟,您能帮我具体指一下是在哪里么?”
    陈知渔只回答了一句,便开始暗中观察周围向自己靠近的可疑人物。
    但没想到,短发女却“不依不饶”地缠上了她,从言语和肢体行为动作上,不断在诱导她远离大门附近监控和人流密集的地方。
    看来他们是要准备强行动手了。
    “就在前面……”
    陈知渔瞳孔微缩,为免误伤周围的群众,她只得向前走两步,同时暗中做好准备。
    直至看到身后的那个黑衣男子距离越来越近,出租车也跟着启动,短发女的右手摸向腰间。
    各种危机因素同时出现的那一刻。
    三个人,两男一女,武器未知。
    陈知渔心中默念,突然一把挣脱短发女抓着自己的右手,拔腿就跑。
    “她发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