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楼烦关前行军艰-《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2/3)页

    李世民斟酌许久,顾问杜如晦,说道:“公何意也?”

    ……

    几乎在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的同时,善阳城下,高曦部到至已是第四日。

    善阳,即后世之朔县,四面环山,是个小盆地。

    只就善阳县城周近地形来说,城外以缓坡平原为主,整体上平而不坦、缓而有障。城西、城北为开阔的平原地带;城东与城南靠近洪涛山的余脉,地势渐高,多缓丘与沟壑,如城南五里有个“狼儿沟”,虽不陡峭,但可依托设置防御工事,刘武周在这里就修建的有临时堡寨。

    河流方面,城西数里外有恢河,河面颇宽,可通航小船;城南数里外,有源自洪涛山,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的七里河,河面较窄,然两岸多为沼泽湿地。

    两条河流在城北汇合,注入桑干水的靠北的这条上游支流。

    因在高曦等部汉军主力到前,高曦先令李破虏率本部骑急袭至善阳城郊,沿路扫清刘武周散布在外围的游骑、斥候,故刘武周未能提前获知高曦等汉军的到来,城中尚且戒备不严,更休说城外了,其在城南置的临时堡寨等城外军事据点,在汉军主力到达当日,就都被攻克了。

    汉军现下已是对善阳形成了全面包围。

    鉴於城西、城南有河沼,城东、城南不够平坦,高曦将主攻的位置选在了城北。城东为次攻,城西、城南则以骚扰、牵制为主。诸部汉军主力到善阳之后,休整了一夜,前天开始攻城。

    先是将城外的两座刘营围住;继而经过一日半夜的土工作业,在护城河上填出了数条通道。

    从昨日开始,攻城战正式打响,昼夜不歇。城北的主攻部队,系高曦本部。城东为魏刀儿部。城西、城南为萧裕部、刘兰成部。另有数千步骑为驻队,既为攻城的后援,也为防备刘武周在马邑、楼烦的驻兵来援。如前所述,高曦等部所能有之的攻城空隙时间,正常情况下,大概就是十来天。高曦等压力很重,因攻城一起,在试探过善阳城防的虚实后,就凶猛非常。

    时值仲夏上午,烈日已显灼威,炙烤着血腥的战场。

    城北主攻所处,高曦麾下的吴道行、王憨儿等诸军总管,尽是亲临一线督战。撞车在力士的推动下,撞击城门,发出沉闷如雷的巨响。十余架云梯架上城头,队队甲士口衔利刃,奋力向上攀爬,时而有人中箭或被擂石砸中,从半空坠落,然后来者依旧勇悍向上。空气中弥漫着尘土、血腥和汗臭,喊杀声、战鼓声、敌我兵士的惨叫声响彻城外,震得城内屋瓦皆动。

    便是参军张文焕等文吏,也都奉高曦之令,身处前线后方督战,记录各军将士的勇怯功过。

    ——在大败裴行俨、秦琼的颍水一战中,高曦部损失不小,后来李善道将投降的李密部的精锐数千,补充进了他军中。但其军的骨干诸将,仍是随他征战已久的吴道行等。

    督战的军将、文吏中,左一军总管彭杀鬼的身影,最为引人注目。

    颍水一战中,他断了条胳臂,没法再亲自攀梯攻城了,但独臂提刀,矗立在本军攻城部队的前沿,怒喝着督促部下前进:“儿郎们!杀上去!先登重赏,怯战者斩!”

    其凶悍之气,激励着周遭士卒冒死攀爬云梯。

    越过这数千冒着箭雨、前赴后继、轮番攀梯、撞城门的汉军攻城勇士,再越过张文焕等督战军吏,在后边约数百步外,由三四百步卒、数百骑兵组成的中军阵地上,“并北道行军元帅高”的旌节等将旗旁边,高曦身披精甲,眉头微蹙,正凭高远眺,密切关注整个战场的态势。

    从这里望去,城北、城东的激烈战况,城西萧裕部骑兵驰骋接近城墙仰射的烟尘,城南刘兰成部亦在鼓噪进攻的情形,尽收眼底。甚至能隐约看到城内,被临时征发的民夫如同蝼蚁般,慌乱地向城头搬运箭矢、滚木,又将伤亡的守军士卒不断抬下。

    身旁一将沉声说道:“元帅,城中守军确显空虚,且士气不振。我军猛攻虽才一日夜,彼已颇显疲颓。又我军奔袭骤至,城内士民惊慌失措。只要尉迟敬德、高满政所部刘武周主力,被宋大将军等缠住,末将以为,或不必十日,此城即可下也!”

    另一将指着城内北边、西边的两个里坊,说道:“唯一可虑的是突厥骑。”

    这两个里坊,是在马邑的突厥骑兵的临时营地。在马邑的突厥骑兵原计两三千骑,本多散在城外。汉军到后,他们仓促之下,不敢迎战,有的北上走了,有的入了城中。入到城中的约一两千骑。刘武周将这两个里坊的百姓强迫迁塞进了别的里坊,使这些突厥骑兵暂入驻其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