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放纵友军-《陛下何故造反》


    第(2/3)页

    宋齐大喜过望,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连老天爷都在帮自己呀。

    宋齐军的军马,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分出两支兵力,防备着残存缩入山林的两支徐凌风残军,其他的兵力都投入到对建邺的突袭之战去。

    这种选择风险极大,宋齐也知道,不过他认为,先前徐凌风的失败,就在于他太过胆小了。

    明明徐凌风手头上拥有极多的兵力,但每次杀入柴桑的兵力都不足,所以才会无法挡住他们的突袭。

    换成他就不一样了。

    首先,他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包括原来就追随着他以及夺回柴桑之后又收编的兵力总计八万之众!

    其中训练不足的新兵确实是太多了,但是靠着人数,足以吓住徐凌风的小股军队,而且能让敌军摸不清他们的主力所在。

    作为义军出身的诸侯,这也是他们的老手段了。

    靠着陆军的威慑,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军的弱点。

    其次,站在徐凌风的角度,现在所想的,必定是整合兵力,再次对柴桑发起进攻,应该是想不到,他们竟然敢主动对建邺反击,所以,可以断定徐凌风不可能提前设伏的。

    八万大军直接杀出,虽然还没有对徐凌风伤筋动骨,但那种威势也是任何势力不敢小视的。

    宋齐军一路击破相遇到多支扬州散军,兵锋极盛,南方震动。

    只有一条大江之隔的徐扬联军自然是快速接到消息,联军军心震动。

    特别是袁义,心中又急又气。

    之前,他的心里也知道,徐凌风的扬州军一直想要夺走对于联军的掌控权,两者之间早已经产生心结。

    当初知道柴桑出事,袁义的心里甚至还暗暗称快,很想看到徐凌风无比狼狈的样子。

    现在的局面已经开始脱离他的掌控。

    最重要的还是他进攻江夏不利,现在处于最紧张的拉锯阶段,假如扬州军快速撤走,那么正面作战力量必将大大削弱,袁义根本不敢想象他还拿什么撑下去。

    顾不得再取笑徐凌风了,他心里烧香拜佛希望柴桑战局好转。

    结果事与愿违,柴桑军竟然能大举对建邺展开反击,而且声势惊人,假如现在徐凌风提出撤兵,他甚至连拒绝的借口都想不到。

    忙碌这么长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眼看就要“攻克”江夏城,难道要功亏一篑?

    谁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甘心。

    就在这时,徐凌风通过杜鹏传来了消息。

    他下令,处于江北的扬州军不动,依然全员交给袁义指挥,只需要顾好江夏战场即可,不用管扬州的情况,任柴桑军有多么庞大的兵力,徐凌风都能通过留守人马将之击退。

    这番表态说出来,简直把联军众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