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锤匪要与大明议和-《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3)页

    “崇祯他看自己的面子很重,怕是难以答应。”吉珪捏着胡须道:

    “况且自古以来议和皆是实力相当,如同澶渊之盟,辽不能立即吞宋,宋也无法战胜辽。

    大明虽然庞大,可也绝非我锤匪的对手。

    能战方能止战,至少有能打平的资本,要不然他凭什么会答应与反贼议和?”

    张福臻却是哈哈一笑:“主公,吉军事,你们还是不够了解官府。”

    丘之陶悠悠的道:“像皇帝,知县之流,他们第一考虑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是否稳固,百姓的死活不重要。

    再加上洪承畴以及吴国俊在蓟镇陈兵几十万的实力,崇祯兴许还不想答应主公的议和呢。

    所以这件事在臣看来,还需要往大明朝臣那里通通风,让他们主动给皇帝出主意,这样才能顺水推舟。”

    贺今朝点头,若是能促成与大明议和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这京师狗鞑子能去,我锤匪也可以去。

    崇祯不会都能拉下脸去与黄台吉议和,凭什么拉不下脸来与我这个反贼议和?

    总之都是虚与委蛇。

    杨嗣昌一掷千金的豪赌已经失败了。

    虽说梭哈是一种智慧,但目前的的大明已经禁不住梭哈了。

    杨嗣昌的剿匪计划完全破产,崇祯需要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以及棘手。

    “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给崇祯找点事做。”

    贺今朝笑了笑:“此事交给吴国俊去做,让他发展几个文官为他做事,应该是有些成果吧。”

    吉珪见主公同意了也不在多言。

    但他觉得明廷不会轻易松口的,朝廷那帮儒家官员,尤其是大明的都喜欢标榜与皇帝作对。

    毕竟说出去的话也不用负责人,反正是你祖宗定下的规矩,我这是奉高祖令。

    皇帝好战,他们就说各种理由,主和。

    皇帝主和,他们就得说靖康耻犹未雪之类的,主战。

    谁主和,谁就会被骂成“秦桧”!

    这个人实在是太典了,毕竟每个朝代都是以史为鉴。

    大唐的政策武人过于雄厚,大宋就要不断的贬低武人,抬高文官。

    到了大明之后,议和这件事就因为秦桧的操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故而大明的文官在表面上都反对议和,提这和这个字都得多加小心,生怕别人给他扣上秦桧的帽子。

    贺今朝看完张福臻给吴国俊写的信,指着末尾道:

    “加一句,若是大明皇帝朱由检不同意议和之事,我们便以战促和,如此方能看别人相互厮杀,择机入场。”

    “明白。”

    张福臻飞快的写完请贺今朝加盖印章,他方才倒是没有想到这个方面。

    光想着靠嘴皮子,忘了加上“军事力量”这个优势筹码。

    同时贺今朝的一封信也飞速发往四川,告知李定国要保住杨嗣昌这个筹码。

    蓟镇。

    吴国俊与洪承畴早就接到了祖大寿的求援信,希望他们也能劝说皇帝,及时支援辽东。

    皇太极磨刀霍霍,准备要破坏宁锦防线,从而突破山海关,到时候就能直扑京师。

    洪承畴对吴国俊心中防备的很,只不过如今两方多有交流。

    他可忌惮吴国俊在背地里使阴招,把他给坑死了。

    吴国俊的起家,洪承畴也有所耳闻。

    但是吴国俊对洪承畴却是尊敬的很,即使知道他知道自己与贺今朝有所勾结,但依旧装傻充愣,表示自己可是大明忠臣。

    再加上那吴阿衡等人死的过于蹊跷,原本重兵防守的地界,一个吴国俊的部下就没有在。

    再加上清军入塞的那个地界,本就是吴国俊防守的,旁人不清楚,洪承畴怀疑是吴国俊有意挖的坑。

    兴许吴阿衡知道了什么不知道的事,吴国俊才设计借刀杀人。

    但目前洪承畴想要调查都没得机会,一个死在清军手中,一个死在皇帝手中(事后被追究处斩)。

    吴国俊一脸严肃的道:“总督,这狗鞑子皇太极劫掠我山东后,他还想在辽东发动战事,不可不防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