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路说教喋不休,日落时分见城头-《铜人图》


    第(3/3)页

    “宋虽然不以武力闻名,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军却拥有着同时代最出色的军事武器。为了防止武器外流,造成军事秘密泄露,宋军建立起了严格的武器管理制度。

    “当年狄青有令曰:‘弓矢兵器不入外夷’。宋为了更好防御外敌的间谍渗透,也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并且越发专业化,大量政府经费被用于建立军事情报机构,一批精通间谍之道的社会人士被聘用为正式的政府工作人员。这些能人被派往宋周围的各国潜伏,负责秘密搜集军事情报并安全传送回国。

    “如今宋金各自在境内设置榷场。榷场一说由来已久,太宗时期,宋辽间就已在宋境的镇州等地设置榷场,不久即因宋辽战争而罢。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主要有在宋境的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等河北四榷场,以及辽境的新城榷场。宋、夏之间,先于景德四年在保安军置榷场互市,后来又在镇戎军等地置榷场。在仁宗、神宗等各朝,都曾因战争而一度废罢。辽、夏间则有在辽境的振武军榷场。金国立国,与宋订立和约,划定疆界。此后,宋金之间先后在宋境的盱眙军、光州,安丰军花靥镇、枣阳(今湖北枣阳)以及金境的泗州、寿州(今安徽凤台)、蔡州(今河南汝南)、唐州、邓州(今河南邓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息州、凤翔府、秦州、巩州)、洮州等地置立榷场。金夏间榷场,则主要在全境的兰州、保安州、绥德州以及东胜州、环州等地。此外,辽朝于保州等地,金朝于西京大同府西北过腰带、银瓮口等地亦设有榷场,与高丽及周边民族开展互市贸易。(参见拙作《辛弃疾传》)

    “靖康之难以前,大宋不太使用间谍之术。虽然那时有范仲淹、狄青、包拯、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沈括等出使辽国回来后做了详细的记实叙述敌国军情,也都只是偶然做这些事,属于自发的行为而不是自觉行为,形不成规模与体系。因为一直不知道敌人的情况,以致于后来和金国在海上订盟,两国联合起来攻打辽国,因此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了敌人,终于弄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这一路上大家都是高谈阔论,范九儿却不大说话,这时候听见宋国与金国金两国的朝堂上都有对方的间谍,忍不住很是好奇,这时候再也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金国派到大宋的间谍是哪一个啊?”

    范九儿生来活泼好动,不象怀英以及弃疾两个人有一点每日抱着书本苦读的像个老学究样子,李宝平常时侯更多喜欢与他说说话拉拉呱。难得这个小子刚才能发声说话,李宝听见于是笑笑接过话来说道:“自然是以秦桧为头,当然还会有其他人。”

    范九儿一听急了:“那还不一个一个都逮住了,然后一刀一刀宰了他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