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年轻时遇见当时才高八斗、风流倜傥、后为徽宗的端王赵佶,两人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交相慕恋。哲宗去世,元丰新党头面人物章惇阻挠向太后立端王为帝,使其对同为新党人的沈括极为不喜,更因此迁怒其孙女沈溪,不允其入宫。即使端王后来贵为皇帝,却不敢违命于向太后。 徽宗对象棋、围棋涉猎均深,皇宫中多有对弈,便召沈溪以棋待诏入宫,向太后这才勉强允准。沈溪因此在皇宫中,与皇室子弟、妃嫔、太监等人极是熟络。 沈姑姑正是沈括的孙女。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李舜举、李宪、沈溪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兄妹,李舜举的年纪最长,李宪次之,沈溪最小,则为三妹。 那时候《梦溪笔谈》还没有完全写完,沈姑姑就根据李舜举所说的家中遭雷击的事情,其家熙宁年间曾遭到雷击,详细地告诉了爷爷沈括,沈括将她所说的悉数计入《梦溪笔谈》书中,“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这些都是根据实情记述的,没有一点虚假乱说的。 沈括的科学态度非常认真,他自己的孙女也是一样。沈姑姑因为不明白雷击的道理,自听李舜举说后,以后就一到夏天有电闪雷鸣的时候,就站在院子外边雷雨里去探寻一个究竟,她既不打着伞,如此这般时间长了免不了身体受凉以致于导致生出肺病。这种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在令人感叹佩服。 也是因为造化弄人,沈姑姑与徽宗赵佶在爱情上属于有缘无分的那种,她虽然没有能成为赵佶的后宫娘娘,可意外变成了郓王赵楷等所有王子的姑姑,以及李宪徒弟童贯、李舜举侄子李宝等人的姑姑。沈溪多才多艺,棋艺、武功、兵法百艺都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境界,她跟前的侄子们对她都是非常的崇拜。这些侄子有王子,又将军,每个人的身份都非常不一般,沈姑姑的名声也因此天下闻名,真名字反而被人渐渐遗忘,没有人提了,沈姑姑也因此成为了顾念世界里最有名的姑姑。李宝的武功又因为是沈姑姑亲自传授的,他又免不了叫起来最亲切。参见拙作《在北英雄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