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林才还沉浸在林英的死因中,一时没听清袁方的问题,袁方又问了一遍,李林才回答:“我妈那两天把盒子一直带在身边,就放在一个白色帆布袋子里,走哪拎到哪!跟小舅聊天的时候也带着。” “也就是说,他俩独处的时候,不管吴征宇给了林英啥东西,只要林英不说,别人都知道不了!”袁方像是在自言自语。 “药如果是吴征宇给的,别管是啥形式,液态固态,总要有个东西装着吧?”韩健有些着急的说:“现在先不说找到这个东西就很难,就算找到了又咋样呢?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药是吴征宇给的!除非装药的东西是吴征宇特有的,这也不可能啊!” “别着急!”袁方笑呵呵的:“只要他还是个人,逻辑上再缜密也会有破绽,更何况,他也许还有别的目的,有位名人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说不准他会把证据亲手交到咱们手上!看老刘今天啥安排,能不能抽出时间去翻翻软卧车厢的垃圾,再把死者那个帆布袋子找出来,让老刘闻闻,验一验,先把吃药这个事整明白了,再说下一步!” “那我干啥?”李林才焦急的问。 “你小舅知道你妈遇害,想要回盒子,有没有说给你些经济上的补偿?或者说其他形式上的安慰?” “没,只说是这个盒子惹的祸,说是他没有考虑周全,然后说让我把盒子还给他,我就说行,他没说补偿啥的,我也没问。” “那你现在打电话给他,就说这个盒子你不想还了!看他啥反应!”袁方掐灭手中的烟,朝李林才挑了挑眉说。 “那,我能不能问他,是不是他害死了我妈?” “可以,你想说啥就说啥,但是要记住他的反应,然后告诉我!” …… 想了几天,还是说一说吧,《追凶实记》是我第一本刑侦推理小说,如果经常看这类小说的读者应该能感觉到这本书节奏很快,十六个案子不到六十万字,每一个案子单独拎出来或许都可以写成一个短篇。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肯定是看着爽,坏处是读者没有时间跟着一起推理,因为我的铺垫和案子侦查告破一样利落,缺少细节描写,而更大的坏处是,作者会吐血身亡!为什么不到六十万字就完结?不开玩笑,油尽灯枯了!我尽全力让每个案子都能立住,除了逻辑缜密,还要保证人物关系顺畅,衔接合理,写完追凶,我缓了很久…… 有夸追凶实记的,也有不喜欢的,他们的评论在我看已经很客气了,问为啥把崔鸣之外的人都写成白痴?尤其是吴大力,我很想解释,书中一定要有一个读者视角的人,作者才能把案情讲明白,所以,袁方诞生了! 凶案侦查手记依旧会有很多案子,绝大部分的案子会像追凶一样快速告破,但是也会有绿皮火车这样,没有明显证据,需要废些时间心力推理才能告破的案子,相信我,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夏天,码字更加煎熬,谢谢你们的鼓励!(抱拳)内啥,可爱的女主快出现了,这本书理论上会比追凶多很多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