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但他们是高兴了,其他人就有的忙了。 作为此次登基大典的主事,杨士奇刚一离开那奉天殿,便立马拦住了其他的六部尚书,然后针对太孙登基大典的事情进行了商议。 大典的仪式,花销,用度,还有各种礼节,宴席.... 这些全部都是要确定好的。 在这朝堂之上太孙也说了,本来是件大好事,千万别因为闹出笑话来。 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百姓们可就要质疑这位顺应天命的皇帝,是否属实了。 毕竟百姓可不管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他们只看自己认为的。 想当初,朱瞻基在册封太孙的仪式上,搞了那么一出从天而降的把戏,可是湖弄了不少的百姓。 民间都在传闻,说朱瞻基那是天上的天神下凡了。 所以才能从天而降。 这样的传闻,也正好印证了这皇帝是顺天承运而来的说法。 而皇室和皇权的合理性,也来源于此。 所以,那杨士奇也清楚,这一次的登基大典可以非常的平庸,但一定要不出乱子。 不出乱子,不见得有赏,但出了乱子,就一定会严惩。 这对杨士奇而言,也是一次挑战。 当然,因为这件事要忙起来的又何止他一人。 就说朱瞻基自己,别看在朝堂上一副甩手掌柜的模样,但这件事他还真甩不出去。 以往不管是老爷子朱棣的驾崩,还是他爹太子朱高炽的病逝,他都可以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也不需要去考虑那么多。 但如今不一样了。 如今的他,要登基了。 之前在回到京城后没有做的一些事情,如今却是要好好的开始筹备了。 而第一件,也是他朱瞻基必须要办的事情,就是确立定这一次登基大典后对百官们的赏赐。 有功者,要赏。 同时,这朝堂日后的格局,也得由他来仔细的琢磨。 分不好,下面人肯定是有意见的。 虽不至于说有多严重,但这无疑又给朱瞻基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其中朝堂上的官员任用,到目前而言还算可以接受。 但是外放的那些行省布政使人选,倒是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毕竟这些人在朝廷的统治下虽不敢说是土皇帝,但也差求不多了。 这些人如果不被朱瞻基给牢牢的掌控在手中,那朝堂中对他忠心的人就是再多,也没有一点用。 但如今最不尽如人意的也偏偏就是这一点。 单说朝堂的几个六部尚书,人选倒是足够。 但如果将这些行省的左右布政使给计算在内的话,朱瞻基这手里的人可就不够看了。 就算他下面培养了不少,但这些人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这个位置。 如今看来,维持前朝局面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想着这些,此时依旧还坐在那奉天殿龙椅上沉思的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没办法,他也清楚,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一蹴而就。 如今看来,也只能是伴随着新式教育不断的扩大,再慢慢的改变吧。 “赵全!” 在朱瞻基起身后的第一时间,便看向了那站在一旁静静等待着的赵全。 听到朱瞻基的话后,那赵全也是赶忙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躬身问道:“殿下。” “准备轿撵,跟我去火枪营中瞧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