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上招人-《回到明末建基地》
第(2/3)页
天启七年四月九日,神船1号从巴达维亚启航,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在经过嘉定(后世越南胡志明市)时停靠了一下,这是一个出产大米的地方,一两银子可以买400斤大米,顾振汉在这里购买了200吨大米。这是因为这里只有这么多存粮,要不然顾二恨不得把船舱装满。
经过广州时又在香山县停靠了一下,请黄牙人帮忙购买了2000匹棉布,若干针线,2000斤食盐,200口大铁锅,几千斤石灰,还有一大堆铁锹、锄头、锯子、斧头、犁耙等生产工具。
当这些东西装上船后,货仓已用去一半空间。
然后一路不停,到达山东登州府。船在登州府城外面的海洋停下,唐氏兄弟是本地人,坐汽艇先悄悄的登岸,到城门口侦查了一下,发现海捕文书并没有发到这里来。
登州府是一个军事重镇,顾二一行的大船不能靠近。在登州府东面约10里的地方找到一个适合的海湾停泊,然后由唐氏兄弟在登州府城那边放出风去:在登州东面的三段湾,有一个姓顾的海商在那里施粥,大家快去。
登州城外难民成群。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难民们都虚弱不堪,每天都有人因冻饿而死。听到三段弯有人施粥的风声,一部分饿得受不了的难民,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抱着一点点希望,步履蹒跚的挪到了三段湾这边。
当他们到达的时候,这边已经在海滩架起了三口大铁锅,正熬着热气腾腾的大米粥。
顾振汉对难民们说,他准备在这里施粥三天,让难民们去传播消息。
第一批到达的人发现这是真有人施粥,于是回去招呼亲朋好友过来。第1天过来的难民不过百余人,后面越来越多,有一千多人。
顾振汉从难民中挑了一些人帮忙就地砍柴架锅熬粥,最后20口大锅同时熬粥才应付过来。
第3天中午,最后一粥施完之后,顾二指挥众人收拾东西准备上船。
这时候沙滩上的难民们哭成一片,有的跪下感谢顾二,有的求顾二不要走,救救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