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病症-《平淡为官》


    第(2/3)页

    现在见到赵祯那双困惑中依旧带着坚持的双眼,徐清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位皇帝是不想停止改革的,他是有坚定的信念想要持续下去的,既然如此,徐清想了想,再一次开口说道:“陛下,臣刚才所讲的故事,其实在民间流传甚广,并且结局也是纷繁复杂,其中有三个结局是最为百姓所熟识的,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兴趣听下去。“

    赵祯见徐清神色严肃,自然知道他这三个结局有着其他的意思,便是这个故事,也是他临时编出来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赵祯也不由得坐端正了许多,看着徐清说到:“请卿教我。“

    “不敢,臣只是传民间之声入陛下之耳罢了。这其中第一种结局,乃是那农户将树给砍了下来扔在了一旁,并把他给劈成了木柴,卖给了城里的大户人家,虽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一笔钱,可因为没有了这棵树,一到夏季少了这颗参天大树的遮挡,整个屋子便被大洋上刮来的台风一卷而空,农户的亲人也被这飓风卷走,从此之后家破人散,那卖树得到的钱,也没了用武之地。“

    赵祯听到这个结局,心头吓出一身的冷汗,这徐清是在说自己竭泽而渔啊,随即便是一阵愤怒,自己施行新法,乃是为了让大宋变得更为富强,怎么能被说成是竭泽而渔呢,可刚想开口斥责,赵祯就想到这几个月以来群臣那以牛车辆数来计算的弹劾奏折来。

    在那里面确实有许多百姓因为新政的仓促执行还背上了巨大的债务导致妻离子散的,甚至在广南地区,不少人还因为新法造了反,这些都是事实,再看看徐清那弯下的腰,到口的话便说不出来了,他想了想,问道:“第二个结局呢?“

    听到赵祯平淡的语气,徐清心里不由舒了口气,自己刚才那话若是讲的严重点,完全可以说是在藐视皇帝了,徐清刚才都做好了随时跪地上领死的准备了,他理了理自己的头绪,再次说道:“第二个结局是农户没有选择把树砍倒,而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将原本对着树的门给封了起来,在另外一段墙上重新开了一个门,从此以后,和乐共处,相安无事。“

    徐清的这番话赵祯想了想便也懂了,无非就是既然变法触动的利益太多,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干脆就不要继续搞了,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不是挺好的么,只不过这种结局实在是不符合赵祯的口味,遇到挫折就当缩头乌龟,这可不是他想要留给后世史书自己该有的样子,所以他很快就答道:“这个结局不好,爱卿,请讲第三个结局。”

    赵祯果断的回答让徐清明白了这位皇帝的改革决心,这也让徐清放心了很多,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忐忑的心情,徐清看着赵祯的眼睛说道:“第三种解决便是农户决定花上很长的时间,学习树上生灵的语言,然后跟它们进行谈判,让他们先离开这颗大树去其他的树木上暂时栖身,至于不愿离开的则在这段时间里照顾它们的生活,而农户则答应他们必然不会把树给砍掉,只会将树移到其他地方去。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动物们答应了农户的请求,纷纷移居到了另外一颗树上,那些走不掉的动物也纷纷被农户小心翼翼的收拢起来,带回了自己的家中妥善照顾,农户最后也遵守诺言,并没有将树砍掉,而是给这颗大树挖了一个巨大的树坑,然后又请来自己的亲朋好友,将这棵树连根拔起带进了新的树坑之中,紧接着便去到森林之中呼唤生灵们重新回到这颗大树上,又把照顾许久的动物们带回到了树上,农户便重新跟这棵树以及树上的生灵们和乐共处在了一起。“

    徐清讲到最后时,其实很想讲一句‘那位农户在把树移植到新的树洞之后便因为年纪太大而老死了’,以此来表达改革需要时间,可看着赵祯越来越沉重的脸色,徐清想了想还是觉得别把这句话加进去了。

    这皇帝本来就蛰伏够久的了,人生最想做到的事情便是开疆拓土,让大宋富强安泰,若是自己告诉他,你这辈子是看不到大宋富强了,那不是找死是什么?还不如不说了呢,反正自己这故事对于时间的隐喻也够多了,这皇帝又不是笨蛋,该听出来早就听出来了,自己去点破它,那反倒是不美了。

    赵祯也确实是听出了徐清的意思,无非就是改革需要时间,改革需要互相体谅,这些事情,赵祯已经从欧阳修和范仲淹那里听到过无数次了,所以听到徐清提到这最后一个结局,赵祯不由有些失望的说道:“爱卿,您难道就不知道只要有一次宽容,只要有一次体谅,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到时候改革将会陷入无尽的探讨之中,直到朕死去!就像你所说的那个故事,人最后劝服了树上的众生,但朕要告诉你,人是永远不可能跟鸟兽沟通的!就像那些不想要改革的人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