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阳谋大势-《平淡为官》


    第(2/3)页

    赵祯想到这儿,心中竟然对徐清产生了一丝杀意,不过看着徐清那一脸恳求的表情,赵祯心中那一丝丝杀意便慢慢消散了,这样的人作为敌人很可怕,而自己和他,并非敌人,赵祯在心中告诉着自己,口中则是说道:“既然如此,明天朝议时,你便上奏折让百官谈谈吧,只要诸大臣没有意见,便执行吧。“

    第二天上朝,徐清的计划很快便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反对派当然也有,不过在改革需要稳定这个大方针之下,再多的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富弼会成功的原因,宋朝的官僚并不是傻子,他们不像后世明清的书生一样,一辈子只看四书五经,宋朝的士大夫既有唐朝时的洒脱,又有这个开明朝代所独有的自由和独立,这些万里挑一的士大夫,有着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灵魂。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此帝王雄心孕育在一个个的读书人心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徐清的奏折通过门下省传达各部,而通知西夏的书信则早已经在决定的那一刻便由由十只信鸽带出了城外,他们一站一站的非,在第二天的时候,成功将消息带到了边疆,此时边疆之上的统兵大将已经换成了种世衡,因为秦凤路的安抚使徐清此时正在汴京,所以当这封信送到秦凤路衙门的时候,自然是作为二把手的种世衡来处理了。

    种世衡看着诏书中的内容,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忿,作为将门世家,在种世衡的心中,与西夏称兄道弟简直就是耻辱,简直就是对不起战死的兄弟,还有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他们的一辈子都是在与这些国家做斗争,而现在,一个小小的西夏竟然要承认他的地位,这让种世衡实在是很难接受。

    可就算他再怎么不接受,他还是得接受,谁叫他是宋朝的将领呢,在现有的制度下,军队就是要听从中央朝廷的安排,即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岳飞,也不得不如此,这就是制度的作用,种世衡也只能勉强接受,带着这封诏书便亲自去了骑马去了西夏边境,然后一路来到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李元昊给召见进了皇宫之中。

    之所以李元昊会立即召见种世衡,是因为他知道种世衡的来意,从汴京飞出的信鸽,早早便飞到了兴庆府,这些信鸽都是从西夏驻扎在汴京的使者那里借来的,毕竟汴京除了他们之外,可不会培养什么飞到兴庆府的信鸽,除非他想当间谍,而靠着这些信鸽,这个消息早在一天前便传到了李元昊的耳朵中,所以他才会一听到有宋朝的将领入关,便立刻让人把他们带了过来。

    与宋国平起平坐,从此之后,他就可以用朕这个字了,他的封号也不再是王这一个字,而是皇帝这两个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利的字,虽然这些东西,以前也有,可那只是他自己叫叫而已,出了大夏,可没人认他这个皇帝,而现在,有了宋朝的认可,那么即便是宋朝的官员,以后若是要给他行书,就也得用陛下来称呼自己,这对于李元昊来说,可谓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向天下称帝,一来可以满足自己心中对于权力和名誉的渴望,二来也可以加强夏朝的凝聚力,而且此时唯一可能会反对的辽国也已经将全国一半的兵力集中到了宋辽边境之上,对李元昊来说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了,所以他即便知道宋朝皇帝压根没有安好心,可李元昊却还是愿意心甘情愿的跳进去,毕竟好处就在眼前而坏处在李元昊看来并不会发生,这是他的信心所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