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印第安人的噩梦-《平淡为官》


    第(2/3)页

    而剩下来的其他位子,则是要留给那些朝廷派往新大陆的知识分子的,这些人的位置,官员们不敢抢夺,但平民更是不可能肖想的,根据朝廷的计划,每一年都要往新大陆派出大概五百名以上,具有大学水准的人员去建设那片土地,除此之外还要有十名博士级别以上的大科学家、大工程师们去往新大陆,这些人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穷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机会。

    在这种状况下,徐清早就想废除这个机构了,浪费钱不说,花了钱之后,老百姓也没享受到丝毫的好处,这就让徐清更加痛恨了,所以在私人移民逐渐增加之后,他就果断的停止了这种行为,将整个移民组织全部移交给了私下里的船商们,仅仅把大学生以及博士先生们的运送保留了下来。

    如今的宋朝,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就三万多一点而已,其中还有将近三千人是来自殖民地的留学生,剩下的两万多人里,其中有接近四千人,会离开本土,前往殖民地中的租界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剩下的两万三千人,才是留在本土的全部知识青年,这个数字真的是非常小了,可以说每一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至于博士就更加稀少了,整个宋朝全部加在一起,也就两千多人而已,这些都是各个领域最为顶尖的人,损失一个对于宋朝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这些人,当然不能随便交到普通船家的手上,这些船只,大多都是木船,且不会随船配备医生,吃的也十分简单。

    这哪行啊?本来让这些精英们漂洋过海就已经十分难得了,各地衙门为了让这些天之骄子们前往新大陆,废了多少的时间,磨破了多少嘴皮子,才让他们去的啊,要是在海里飘着的日子里,死了,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尤其是对于后来者们,要是看到前辈就这么死了,谁还愿意去那新大陆呢?

    说到底,那新大陆对于底层和上位者来说,很重要,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也确实是不怎么重要,如今的宋朝,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和科研项目,需要这些人,还有许多高中、私塾,也需要这些大学生们,根本就不像现代那样,愁工作,即便是一个普通私立大学出来的学生,想要获得一份中产阶级的工作,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状况下,愿意卖命的,除了少部分喜欢冒险的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了。

    所以为了让他们愿意去新大陆,朝廷为此可以说是费了老大的劲儿了,不仅仅船票全面,并且还全部都是头等舱,除此之外,等抵达了新大陆之后,他们的工资也会是本土同学们的两倍,而且朝廷会在那边给他们整整十公顷左右的地,并且这些地,都是选在城市郊外的地方,很是肥沃的土地,当然,这些土地不是让他们种的,种植自然有那些印第安人帮忙种,他们只需要从中抽取利润就行了。

    这还不算,朝廷还专门给他们在几个大城市中建设起了房子,所有大城市随便挑,选择哪一个,就把当地建设好的别墅直接送给他,以此来让那些有志青年来到新大陆,待遇不可谓不好了,也正因为有这么好的待遇,所以一些出生较为贫苦的人便选择了这条路,有的甚至还把父母接了过去。

    毕竟如今这个时代,一来一回便是两个月的时间,孤身一人前去,是死是活你都不知道,把家人一同搬迁到新大陆去,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不是,并且此时的新大陆,不像现代的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孩子在美国有所成就,想要让大人也搬到美国去享享清福,可许多在中国待惯了的父母却怎么也住不惯美国的环境,一来是那里语言不通,二来是社会制度不通所带来的思想不同,三来也是没有什么老友,都是新朋友,老年人又不是年轻人那样几句话便可以勾搭上,这就造成了许多孩子在美国工作,可家里的人都不愿意去。

    甚至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本土也经常发生,孩子在北京、上海等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买房购车,娶妻生子,希望家长可以跟着一起到大城市来,可有些乡村的父母他就是不愿意来到大城市去,这也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但这里就不同了,首先新大陆上的主体语言就是汉语,这是一种早在六年前便开始推广的语言,可以理解为是宋朝的普通话,在知识分子阶层可以说是固定了说话的模式,再来,现如今那里是百废待兴,虽然有了新的制度,但是一切都还刚刚开始,所有人都是陌生人,这个时候想要交往就容易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