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另辟蹊径-《平淡为官》
第(2/3)页
徐安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只见他靠在赵昕的耳旁,说道:“恐怕陛下的皇位将要易主了。”
“什么?”赵昕双眼之中满是骇然,这句话实在是让他毛骨悚然,尽管把结局想得再坏,他也最多只是觉得自己以后的权利会进一步缩小而已,从皇帝的位置上离开,这是他万万没有想过的,所以他立刻说道:“这怎么可能,朕,虽称不上有德之君,但继位以来,自诩从来不曾犯错,国家治理太平,宰相,宰相他怎敢,作此大逆不道之事!”
说到最后,赵昕已然是哆哆嗦嗦了,退位这两个字,实在是让人害怕,当年唐太宗为了夺取皇位,宣武门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然后将人头呈给自己的父亲逼其退位,霍光废除刘贺之后,让其前往燕地最后老死他乡,汉献帝在曹操治下备受屈辱,想到这些人,赵昕心中不由一阵惶恐,他终究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面对退位,他还是十分恐惧的。“
“若宰相不敢,此次陛下调兵,宰相断然不会直接下中旨令地方官员截停部队,宰相不得干预军队,这是当年宰相与皇家的约定,也是双方之间默认的规矩,而现在宰相既然如此做了,便代表,宰相已然不打算再遵守这一条规定了,既然如此,废立帝王,恐怕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了,若是陛下强令边地之军入京,恐怕禁军三十万将闻风而动,皇宫重地,恐成杀戮场。”
听到杀戮场这几个字,赵昕浑身一冷,徐安的这番话确实有些道理,一时之间赵昕有些方寸大乱,一旁的徐安也不说话,给时间让赵昕冷静一下,赵昕并非不通政治之人,此时之所以会如此想当然,也只是因为太过于紧张而已,等冷静下来之后,他就会知道,自己说的并没有错了,自己的父亲,平日里看起来确实是温良恭俭让,但只要涉及到国家根本,那么徐清的手段是绝对不会轻忽的。
就像十年前的那场遍及全殖民地的大骚乱一下,这样一场巨大的骚乱,当时全国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一共有三种想法,第一种就是军队撤出殖民地,以后对这些化外之民干脆就不要管了,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吧,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数都是保守派,认为天朝之大无所不有,又何必假手于他人呢。
而另一种想法则是主战派,认为应该立刻与这些国家的叛乱分子开战,将他们一一弹压才行,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和谈派,也就是跟这些当地土著进行谈判,从而获取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从而让双方都能接受,这是当时朝堂之上最为主流的三种意见,其中撤退派占据绝对优势,毕竟那个时候的宋朝,对于殖民一事,大多数人都是不支持的,认为这违背了孔子的讲义,儒家的仁义。
中国古代讲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意思是如果番邦不服,那么我们修行自身的文德,让自身更加圆满,这样一来,外夷就会归化,天下就会太平,而在这种思想的引领对于殖民这种粗暴的手段,士大夫们自然是无法接受的,所以这一派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而剩下的便是和谈派,这一派是大多数都是新党,认为殖民地应该继续建设下去,但是面对数百万的叛军,他们还是需要跟他们进行和谈才是,许以他们好处,让双方可以和平共处,最后双方获益,而至于主战派则是极少一部分人,其中大多数是新党之中的激进派和武将,以及部分当时已经开始崛起的商人家庭所出的官员,人数极少,话语权自然也就很低了。
而面对这三种选择,当时的朝廷主要围绕和谈派与撤退派进行辩论,其盛况可谓空前,每日朝堂之上简直是菜市场一般,而徐清最后却果断的决定了采用主战边谈的方式来对付这些殖民地,其决断之果断,仅仅用三天的时间,便让朝堂为之一肃,凡是反对的官员立刻贬黜,若是遇到驳斥自己观点的,则是干脆贬为平民,手段狠辣简直堪比介甫公了,也就是王安石,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只要涉及到国家大政,天下方阵,徐清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而如今调动军队这一招,无疑是在动摇国家根基,这是徐清所绝对不能容忍的,从这一点看来,换一个人当皇帝,似乎也不是什么破天荒的事情了,反正赵昕的老爹也是退位的,他再退位又如何呢,老百姓只要有皇帝就行了,至于是谁,重要么?
赵昕想了半柱香左右的时间,语带晦涩的说道:“泰载,军国大事既以从老师口出,我等事败该当如何?”他这番话已然是变相承认自己输了,想想也是可怜,明明不过二十余岁的年纪,却要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此时已然有一些自暴自弃的感觉了,徐安听后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