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平淡为官》
第(2/3)页
首先当然是在这里赢面更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二来则是这里人口众多,整个新大陆如今的人口大约五十万,而有二十多万都汇聚在这一片土地上,而其中的中心,便是新世界城,只要掌握了这里,就掌握了整个西大陆的命脉,而若是自己不来抢占这片地方,等赵曙控制了这里,即便自己躲的再远又有什么用呢?
人口、资源、土地都在这里,张青北没有理由离开这里,至于直面赵曙的危险,张青北自然也思考过,毕竟等赵曙来了之后,他就是实际上整个西大陆的第一把手了,要想给自己穿小鞋,不要太容易,但张青北还是选择了这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并不认为自己一点胜算都没有。
首先便是新世界城的衙门是整个新大陆最有钱的,别看只有六万左右的人口,但靠着远洋贸易和从印第安人那里掠夺来的艺术品,以及周围金山、银山的开采,整个新世界城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庞大的,甚至要比本土很多三十万以上的城市还要来的庞大,只要他当选了市长,这些财政收入就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即便赵曙想要来抢财权,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军队不是只有他有,毛戡鉴也有,至于靠圣上的旨意来压张青北,张青北并不担心,只要选举成功,那么他就是民意代表了,以民意对抗圣意,这在中国屡见不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段,毕竟皇帝就是天子,但是中国的皇帝跟古代欧洲的国王还不一样,在欧洲,国王的权利来自于上帝,所以任何欧洲国王想要就任登基,都需要教皇的承认。
而中国的皇帝,登基当然也要获得老天的认可,所以要拜天坛,拜地坛,但与外国的国王相比,中国的皇帝还需要多拜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列祖列宗,既所谓祭祀祖先,这在中国古代人的眼中非常重要,任何朝代都必然会有太庙这个建筑物,同时中国也崇尚以孝治天下,这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另外一点,就是对于民意的看重,唐太宗那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道出了帝王的权利根基,不仅仅在于上天,更在于百姓,这种朴素的爱民思想,从孟子时代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唐太宗,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而民意的代表便是孔子,所以任何皇帝登基之后,都必须要祭孔,这不仅仅是表现对读书人的礼遇,更是表示读书人对皇帝的效忠,也代表着天下人对于皇帝的认可。
所以在中国古代,经常会有人用民意来弹压皇权,尤其是在大臣权利越来越弱的明代,为了对抗皇权,大臣们就经常会纠结起民意来对抗皇帝,至于清朝就不行了,毕竟是外族执政,对于民意也就没那么重视了,所以这种方式在中国可谓是司空见惯,而在外国,这种事情就很少见了。
其实当时的欧洲人并不是中国人过得好,甚至要更差,但却没有一个人像朱元璋那样建立起一个由穷人建立起来的帝国,不得不说,这也是制度和文化所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在欧洲兴起的原因。
文艺复兴,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对于人性的呼唤,对于人权的渴求,这在中国并不是那么迫切的,因为你要想拥有人权,读书就是了,读书了科举,科举过了便能做官,做官了,你自然也就有人权了,所以纵然底层百姓活的不如意,但也毕竟有一条上升渠道摆在自己的面前,不少人还是能够跻身其中的,并不需要真的考上进士,便是考到举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称得上是老爷了,这条路虽然不好走,可好歹也有条路,更何况中国历代朝廷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招收的举人和进士也是一届比一届多,到后来甚至一年的进士能够到三四百人之多,至于举人更是有三四千,不得不说,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底层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
而欧洲则是根本没有的,且即便是贵族,从小接受的也是神学教育,整个领地中,最豪华的房子永远都是教堂,而不可能是贵族的私人宅邸,在这种观念之下,人们的**就被宗教压制到了极点,而这对于文艺复兴来说是有利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