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平淡为官》
第(2/3)页
所以虽然要在租界修建铁路这件事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但真正开始修建的城市并没有几个,盖因为地方上的关系要远远比宋朝,比徐清想要的复杂的多,除了人际关系之外,还有当地的风俗也必须顾及,比如当年欧美列强要修建铁路,但当时的清政府却坚决不让他们修。
不让修的理由并不是丧权辱国,也不是交易代价不平等,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让火车从龙脉上开过去,会导致清朝龙气大损,从而对国家不利,这听起来确实荒唐可笑,但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这便是人间的至理,印度可以说是英国殖民地中最为恭顺的那一个,但就因为英国在装配列强涂油的时候,选择了猪油,便让印度的军队暴动,甚至爆发了一次起义,虽然最后被英国人弹压,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英国人,即便是统治者,也必须尊重被统治者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若是强制把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压制在别人的身上,即便对方比你弱,无法反抗你的无理举动,但他最终也会给你带来伤害,而这些伤害,其实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是统治一个和平的国度来得容易,来的省心,还是统治一个混乱的国家更加让人省心,这其中的道理大多数人都应该明白。
就像美国人打伊拉克那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举动,当时的美国,是世界霸主,是真正没有人可以反抗的存在,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因为苏联的解散而十分崇高,俨然是地球警察的姿态。
在这个时候,他有许多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去对付那个在他眼中的小国家,但他却选择了最为爆裂的一种,从而导致美军深陷中东泥潭,即便到如今,也没有理顺那里的关系,从其中解脱出来,而美军需要为此付出的绝不仅仅是金钱而已,还有战士们的生命,以及国家的精力和信誉,自此之战之后,中东因为美国定居进入和更加复杂,而各国对待美国的态度也开始改变。
这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统治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把他的人民全部屠宰殆尽的,更需要的还是学会如何去治理,而治理,并不能是一昧的屠杀,而是要考虑到如何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维持一个强力的政府,从而让他去治理自己治下的子民,而列强们只需要从中崛起利益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所有的殖民地都被解散,变成独立国家,而欧美列强依旧能够赚取大量利润的原因,因为他们早已经跟随自己的心意,而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通过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专利来垄断高科技产品的利润,从而达到自己增加利润的目的,这显然要比直接管理然后榨取金钱要高明的多,也要简单的多。
这也是徐清对于未来殖民地理念,那些可以变成本土的地方,让他变成本土,至于那些殖民地人口众多的地方,在未来合适的世纪就把他们放出去就行了,不然到时候民族意识崛起,若依旧还殖民殖民政策,那么宋朝每年军队也不需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只需要不停的平叛就行了。
就像二十世纪的英国一样,几乎每年都要平叛十几次,国家的财政大量拖在其中,到最后从殖民地收上来的钱,甚至要比殖民地花费的钱还要多,慢慢的许多殖民地也就迫不得已必须要放手了,这就是殖民地政策有限的所在。
所以对于殖民,徐清的态度是两面的,一方面现在殖民地区大多数还没有崛起民族概念,这个时候殖民,就像女真人入主中原一样,只要政策得力,当地人很快就能习惯宋朝人的统治,这也是徐清鼓励移民的原因,丑化和魔化往往就是因为了解不多才造成的,那么既然如此,宋朝就让他们多见见宋朝人,如此一来,自然能够缓解一下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做一些慈善,也让当地人不至于那么排斥宋朝。
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还比如说给当地修建一些博物馆,然后来展示他们当地的一些文物,古物,这对于宋朝积累民心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很多当地的穷人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文物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概念,就像埃及人知道金字塔是从法国人那里知晓的一样,古代并不像现代,平民会拥有那么多的知识,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村子叫什么,自己周围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一般来说,就可以生活了。
因为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去到更远的地方,这就是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无论是东西方都是如此,至于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自然也不存在,至于那些珍贵的文物,往往都收集在那些名门望族的手中,普通人哪里能够得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