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平淡为官》
第(3/3)页
有的人认为法不容情,有的人则认为法律的底线是道德,若是法律连饶感情都无法包容了,那么这个法律已然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而不是有温度的社会准则了,但在古代,因为皇帝的存在,而皇帝本身,便是道德的化身。
这一点从周朝时期就开始了,当时的楚怀王问鼎有多重,而周子的回答,便是在德不在鼎,表示下不在于九鼎位于何处,而在于子是否有德行,有德者居之,这是西周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们便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而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对于皇帝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他们要求皇帝要孝顺,要懂得体恤臣子,要听取臣子的意见,要亲贤臣,远人,这些都是德的表现,如此一来,在宋朝,有些事情,法律无法处置一些恶人,而皇帝却可以,这就是人治的地方。
千万不要以为人治是不好的,如果是庸才来当皇帝,那么人治必然是坏的,毕竟庸才连是非对错都无法准确判断,这就很容易被其他有心之人拿来利用,而聪明人来做人治,这却并不是一件坏事,就比如赵昕,这样一个人,他站在高地观察整个宋朝,他就能够做出相对来比较正确的判断。
当然,这个正确也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出绝对正确的事情,因为人心中对于正确还是不正确的评判标准,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来评判的,而每个饶价值观是不同的,自然也就没有最正确的那一个,但赵昕总是能找出人们心目中最为容易接受的那一点,来做出判断,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自然是一件好事。
圣人执政,中央集权,这是卢梭心目中国家治理的最好制度,但无奈,圣人并不多,大多数执政的人,往往都是蝇营狗苟之辈,或者是庸庸碌碌依靠家族,官声上来的,像赵昕这样的人,即便没有徐清,也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盛世来。
作为皇帝来,他绝对是合格的,称为一代圣主也毫不为过,而这样的人,是自己救下的命,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虽然如今是对手,是政敌,但不可否认,徐清的内心是骄傲的,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昕显然就是这句话的杰出体现,徐清在心里又怎么会不骄傲呢?
不过如今已然是政敌了,徐清自然也不会再把他仅仅当做是学生了,如今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为这个国家一不同的理念共同奋斗,这或许是两人唯一的共同点了吧,至于其他的,徐清则完全不可能认同了,毕竟双方立场不同,出生不同,所信念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共鸣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