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平淡为官》
第(2/3)页
所以便参加报名了这次招募行动,最后以杰出的成绩,成功入选这次招募的士兵名额之中,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新兵营毕业,然后还被推选为这些新兵的士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跟其他士兵不一样,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开枪,如何开炮,更加学会了如何看地图,如何分析山川地势,如何打仗。
这在以前他是不会的,而军营中的生活,则告诉了他这一切,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段军旅生活,让他从一个愚昧无知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拥有威望的士兵,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自己成为一名殖民地士兵,伴随着宋朝殖民的步伐,李珍去过很多的地方,无论是遥远的非洲还是陌生的中东,都曾经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在军队服役足足七年的时间,李珍最终退出了军队,这是正常士兵的退休年岁,按照李珍当时的地位,已然是少尉了,其实是可以向自己的上司申请,前往本土军校研读,从而获得更高的军衔的,在宋朝,一般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军衔便是少尉,再网上,就必须要通过读军校来获得了。
但很遗憾的是,李珍在文化上吃了亏,在宋朝,研读军校的前提条件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自身在军队中担任少尉以上的军衔,并且学历要高于初中,而如果是普通人想要读军校,那么学历必须在高中才能研读,相对来说,一个军人想要读军校更加简单一点,毕竟初中大多数人家都会让自己的孩子读完,但高中就不一定了。
在宋朝,小学是义务教育,初中进行大量补贴,高中则不进行任何的补贴,或者是当地衙门在富裕的情况下对地方学校进行有限度的补贴,这主要是因为以如今宋朝的发展状况来看,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高中生以及大学生,让许多人提前毕业加入工作,对于整个社会显然是有利的,而这笔钱用在工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上,显然要比基础教育的投入更加重要。
所以如果是普通人想要考军校,光是文凭这一点就非常难通过了,但李珍却是连初中的文化水平都没有,他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农村,父亲的孩子总共有六个,而他是最小的一个,并且在读书上并不聪明,在那个时候,朝廷还并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只有一些大城市之中,才有这种好事情,而在偏远的农村,是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李珍不仅仅连初中都没有读过,小学也根本就没有读过,仅仅只是跟着村子里的老先生学了几年的字而已,要是说他的知识,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军队,军队是个好地方,他可以让你知道很多你原本不知道的知识,但面对这条硬性规定,却是谁也没办法,李珍最后遗憾的和一批同龄的老兵告别了军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但他却并不想真的回家,他的骨子里,始终燃烧着冒险的血液,所以在离开的船只上,他提出了一个大家一起出海冒险的计划,而选定的地点便是苏拉威西,当时徐启明已经发现了苏拉威西的橡胶储量十分丰富,并且在本土发行了许多报纸,号召宋朝人来苏拉威西工作。
但很遗憾的是,苏拉威西实在是太远了,而如今宋朝人赚钱的方法又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买股票,还是去海外探险,又或者是去租界工作,都可以赚取到大量的钱,又何必去那些鸟不拉屎,雁过无痕的地方呢。
但李珍却很喜欢苏拉威西这个地方,所以他便号召自己的老部下们,希望他们能够跟自己一起去苏拉威西,当然,不想去的也可以回去,军队发给他们的军伍退休金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开一间小店,过上充实的生活了。
但这些参军的人,本身就是充满了热血的人,所以在听到李珍的提议之后,除了几个人没有同意之外,其余二十多名老兵纷纷同意了李珍的要求,只是希望李珍在苏拉威西稳定之后,能够让他们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过来,这一点李珍当然同意,而就这样,李珍便来到了苏拉威西,而徐启明也接待下了这位骁勇善战的军官和他的部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