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平淡为官》
第(3/3)页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租界之中出现太多的当地人,这对于执政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就像当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租界,也是雇佣了大量的印度人来作为中间人管理上海租界的,这就是为了防止一个租界中,本地人太多,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宋朝,大型殖民地往往会招收本地人,但中间层则是由各种各样的移民来充任,以防止本地人与殖民地中的权贵相勾结,从而使殖民地脱离帝国的掌控。
而像望加锡这样的小租界,一般来说是禁止当地人成为租界居民的,甚至连打工都是强烈禁止的,因为这种小租界,宋朝人实在是太少了,被颠覆的可能性也非常的大,所以为了保证租界的安全,对于当地人是必须严防死守的,以此来保证租界的安全,对于这一点,徐启明并不是不懂,但面对这几十个孤儿和无家可归者,徐启明却是有些心软了。
这或许跟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他虽然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但在家中却并没有太大的权势,这也是为什么身为贵家公子,他却下海的原因,若是家中看重的嫡子,或者是优秀年青一代,长辈们早已经为他们铺好了道路,当官的当官,进入军队体系的也已经按部就班的踏上了路程,而他的命显然没那么好。
在他成年之后,家族只是给了他一笔固定的财产,便对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的支持了,一路下海经商,奋斗到如今,可以说都是他一人所为,而他也正是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最终获得了家族的认可,是如今家族中,商界的顶梁柱之一,支撑着徐家的商业贸易。
可以说,徐启明的心中是有着一颗不甘于平淡的心的,同时也有一颗想要被别人瞧得起的心,这都源自于小的时候所受到的漠视而带来的自卑,按理来说,像他这样的富家公子,并不会有什么自卑的情绪,但也得看跟谁比,徐启明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随着徐清的崛起,他们的家族也是枝繁叶茂,纷纷买田置业,家中的子嗣可谓都是锦衣玉食长大的,而徐启明从小便不喜欢读书,以他们家的权势,读大学简直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别的人需要考试,他们则完全可以凭借推荐上大学,但徐启明却没上过大学,显然,他是得不到推荐的那一类人。
这都让徐启明有一颗想要奋斗的心,而如今看到这些少年们,他的恻隐之心不禁被触动了,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在这几天几夜的相处过程中,徐启明通过长老们和他们也交流了几句,而人,无疑是最怕交流的一种动物,因为交流,会让双方慢慢了解。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