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平淡为官》


    第(2/3)页

    对于朝臣们的意见,徐清自然不会去执行,在他们的眼中,那些是边民,但在徐清的眼中,那些人跟宋朝人没有任何的区别,让他把屠刀对准殖民地,他都有些心有不忍,更何况是这些边民了,所以他只是命令让巡抚率先集结云贵之地的军队,然后命令广南西道,成都路也集合当地军队,以策应云贵之地的安全。

    至于战争则暂缓,徐清给云贵巡抚张志昌写信说道:“云贵之地乃我华夏自古之土地,自汉朝以来便为华夏所有,边民虽蛮夷,但亦有归化服从之心,尔等切不可妄动刀兵,应先予以宽仁对待,使之感佩我朝之仁德,以王道与之,若终有不服王化者,再率军击之,且战争之面积,规模不应扩大,以震慑为第一目标,不准进行屠杀,剿灭等行为,若边地搅动天下,则为尔等是问。”

    徐清的这封信意思十分清楚,还是以宽仁为主要目标,以融合为最终目的,若是碰到实在不愿意服从的,则再进行剿灭,战争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除此之外,皇帝和政事堂分别颁布圣旨和政令,给予张世昌决议专断之权,负责统领整个云贵之地在混乱时期的大小事务,包括广南西道十五万大军以及成都路二十万大军,皆由张世昌节制,以保证云贵之地不乱,天下太平。

    为此朝廷特别下令,将张世昌从巡抚的位置上提升到云贵总督的位置,这个位置在宋朝并不常设,毕竟宋朝承平已久,不需要像租界那样,设立总督负责整个行省的军政大事,但如今的云贵之地显然不同以往,若是张世昌做任何一个决定还需要向朝廷汇报,那等朝廷做出决定再发回云贵,张世昌这边早已经战斗结束了也说不定。

    这年头,信息的传递虽然相比较起古代来说快了许多,但在电报出来之前,远距离的信息交流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战争来临之前,往往会授予前方主将大权,以及提升他的官位,从而让他知道,朝廷对他很放心,很信任以免主君与臣子之间失去信任,这种离心离德才是最为可怕的,毕竟加上云贵之地原本就有的军队以及当地的治安部队,张世昌等于一下子便掌握了超过五十万以上的军队,数量占据整个宋朝军队的七分之一,对于国家来说自然是严重的威胁,朝廷也不得不谨慎的。

    至于张世昌自己也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会把这么大的权利交到他的手中,可还没来的兴奋,徐清的那封信就让他如淋大雨,所有的热情都被这封信给浇灭了,张世昌虽然不是云贵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对于此地两族的矛盾却是十分的清楚,朝廷让他在其中撮合,张世昌只觉得是把自己驾到了火堆上面炙烤。

    但徐清的命令,张世昌自然不敢视若罔闻,除非他不想继续自己的仕途,想回家种地当个清闲的富贵翁了,张世昌显然不想就这么退出政坛了,他今年才四十二岁,正是当打之年,未来前途光明如天空之日,他可还想要入政事堂,当一当宰相呢,又哪里肯退呢,所以面对徐清的命令,他也只能遵守,他先是召集幕僚以及境内的将领,命令他们开始集结自己手下的部队,全云贵进行紧急状态。

    在宋朝军队一半来说是很轻松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直接率军进攻宋朝本土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自然不需要像租界那样,时刻保持着一级战斗状态,基本上在宋朝的军队中,如果是内地的军队往往每支军队都会有十分之三的人不在军营中,回到家乡探望自己的家人,而剩余的则是留守在军营之中,每过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一次轮换,至于边界上的士兵则是每一次轮换五分之一的军队,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毕竟军人长期驻扎在军营之中,可以说是牺牲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尤其是对于边军和租界驻扎部队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有许多租界部队会把自己的家属接到租界生活,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生活在本土的,如此一来,租界的军人可以说要过上好几年才能见一面自己的妻儿父母,所以租界军人的工资也是最高的,完全称得上是高福利人群,而边军则仅次于租界百姓。

    因为他们的父母妻儿往往并不生活在边界,而是生活在内地,想要回一趟家,往往也是要跋山涉水,同时他们所面临的危险,虽然相比起于租界要小得多,但也十分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这两种部队,在整个军队体系中都是最为危险的,也是最为辛苦的。

    试想想看,当你的孩子出生的时候,你不在身边,你的孩子正在茁壮成长的时候,你也不在身边,当你回到家,看着自己的孩子激动的手都在颤抖的时候,你的孩子却叫不出一声爹爹来,只是用警惕,陌生,害怕,好奇的目光看着你,你是什么感受,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