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平淡为官》
第(2/3)页
如果没人来跟他们竞争,或许他们还能世袭下去,但如今通过大学教育,和新士族的制度,无数的人才涌现出来,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的孩子未来能否继续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不能再继续当官,这都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他们才会这么着急的希望让其他人放弃努力的渠道,这些老士族们的想法无疑是十分地固根深的。
而这些人在士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只是少数,且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国学,学的也依旧是儒家经典,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想也接近他们的家里人,真正愿意改变的极少,而到了如今再想要改,自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所以许多老士族都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后继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士族想出了办法,比如说招婿,让一些名牌大学生娶自己家的姑娘,从而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然后利用士族的资源,扶植养子上去,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士族位置,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宋朝的法律虽然允许样子继承士族爵位,但大多数人家是很难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传给他,指不定他的下一代就能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宋朝士族可是能传三代的,自己儿子不行,孙子呢,曾孙子呢?难道也不行?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可能性,所以果断选择招婿,从而让自己家的士族位置可以保留的,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不到最后时刻,还是愿意把士族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孩子袭爵,从而期待下一代,毕竟让这些招婿袭爵,十分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到时候人财两空,他们又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如今这些老士族才会如此的着急,在朝堂上的力量不停的在衰弱,而家族之中又没有可用人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士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传三代,但是自己退休之后,官位可是要还给朝廷的,而到那个时候,若是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做官的,即便他们家还是士族,其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那些资本家士族一样,他们当然也是士族,但其地位就是不如那些朝廷大员的士族来的响亮,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若是士族失去了官位,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权势,在地方上的威望也会大跌,虽然官府不会主动惹你,但你想要官府主动来帮你,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老士族怎么能不着急,爵位能世袭三代倒还好说,但官位首先就没了,自然是急在心里,而他们的做法,就是通过报纸和媒体,来鼓吹血统论,从而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不要挑衅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官途上走的更远。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聪明人又哪里会被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所蒙骗,再加上如今的朝廷还没有到被这些士族只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兴起新士族,他们自然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才华,而哪些人又是银样镴枪头,因此,老士族们大多数都处于凋零的状态,虽然他们人数尚且还很多,但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中百分之七十都会被淘汰掉,重新成为平民,这也是徐清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三代袭爵,至于之后能不能保留爵位,那就看他们自己子孙后代的能力了。
但即便如此,如今这些人尚且还是士族,而朝廷每年新册封的士族也是非常的多,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士族数量始终在不停的增加,从最开始的士族数量只有三万四千人,到如今,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士族的数量已经猛增到了九万八千人,若是算上家属,则是在四十八万左右的人口。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还好,如今的宋朝人口基数很大,除了本土的一亿人口以外,殖民地的四亿人口以及海外巨大的市场大概有五亿人口是宋朝产品的购买者,通过这十亿的人,倒是还不至于让朝廷养不起着接近十万士族的特权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