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平淡为官》


    第(2/3)页

    在以前工程师数量稀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工程都是由工部自己建设的,因为工程师每年毕业不过才一万多人,这些人则要被上万家企业共同竞争,是属于十分稀缺的人才,而许多没有工程师的团队,自然无法建造出符合工部要求的建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部便只能自行建造,这不仅仅是工部本来就自己建造一切朝廷所需要的公共建筑,更关键的是,社会上人才的缺乏,导致工部必须要这么做。

    这也使得工部的工作变得十分繁忙,而如今,大学扩招,一年毕业的工科生数量大概在二十五万左右,这么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改变,而具体在工部上,就是出现了大量可以供工部选择的企业来承担工部的工作,许多工作可以外包出去,且可以进行监察。

    因为有许多工程师开始创办审查公司,以保证建筑物的建设标准符合规定,若是没有足够的工程师人群,是不会有人去做这一行的,而正是因为工科生的数量增加,才使得这一行业得以出现并且快速发展,而徐宁便借助了这股力量,保证了工部建筑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大学扩招还使得宋朝的各项交通计划得以更加快速的推进,原本宋朝一年大概只能修建四百公里左右的铁路,这还是在平原上,若是在山地里,一年能够修建三十公里左右的铁路就顶了天,之所以会如此,不是因为工人数量不够,而是因为缺乏足够多的工程师,他们只能够缓慢的推进自己的工作进度,而如今,有了大批工程师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如今宋朝每年修建的铁路数量在一千公里左右,其中有将近两百公里是在山区进行修建,这对于宋朝的铁路网络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许多地方原本需要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通火车,而如今时间被缩短了将近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对于宋朝物品的流动,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着巨大好处的,而同时这么多人才的涌入,自然也会出现一批精英人才,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不少发明和专利,使得修建铁路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这一点在公路修造上也同样是如此,利用高架桥来缩短落差较为巨大地段的距离,这种做法在此之前是没有的,而这些工程师们则创造出了高架桥这种方便的建筑结构,使得一些地势不平坦的地区也能够连入到整个国家的公路网络中去,不得不说这对于工部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就连水利工程也是一样,原本宋朝之前的朝代,解决水利问题,往往就是依靠那几个治水家族,由他们来专门进行治理,其他人是很难参与进去的,而现在,治水问题可以由这些工程师们来解决,他们也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在如何防洪,防涝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在大学扩招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出现一些学品不好的人,但数量毕竟是在极少数,毕竟宋朝一年出生的孩子大概在一百八十万人左右,最终能够进入大学的人不过只有二十七万人而已,可以说是佼佼者,之所以四十万大学生的名额,最终只有二十七万人可以进入,是因为其他十三万的名额,是给殖民地人以及外国留学生的。

    宋朝是世界霸主,自然也需要在全世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这些地方上的权贵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宋朝来接受教育,等于是变相接受了宋朝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在宋朝生活的这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宋朝人,看到宋朝的繁荣发达,心里自然会对于宋朝有一份归属感,而这也让宋朝的殖民或者是与这些国家的交往会更加的融洽。

    因此有一些名额是专门留给这些人的,除此之外则是海外的宋人,如今在海外打拼的宋人数量大约在一千四百万左右,相当于本土的七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之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本土来接受教育,这些人大多是当地有权有势者,宋朝自然需要跟他们保持联系,让他们始终记得自己是宋朝人,这样一来,十三万个位置自然也就瓜分一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