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晋爵令-《汉明》
第(2/3)页
吴争摇摇头道:“这五、六年中,我见到了太多人死去。许多人死,只是为了自己吃口饱饭或者养家糊口,还有人死是因为想为被鞑子残害的亲人报仇,更有一小部分的忠臣义士,确实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可唯独,没有人是因为我去死的。我也不想有人为我死,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也没这必要……莫老,在实现天下大同之前,千万不要奢望会有人无条件为你去死,只有将利益趋同,那才是真正的忠诚!”
莫执念不同意地反驳道:“老朽随时愿意为王爷去死,莫家上下皆是……。”
吴争笑了,点头道:“我信,我当然信……可我不需要,也不接受。不仅仅是莫老,任何人的付出,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超额的回报,当然,这超额回报的兑现,需要功成之后,想来这一点,因为会被人理解。”
“王爷所思,依旧逃不出高薪养廉的范畴。”
“唔……是有这么些意思。但也不尽相同……我的做法是,只要你创造出一百两的利润,我就可以给你至少五十两的报酬……我只想公平。”
“可如此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民众逐利之心,长而久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岂不与王爷心中所想背道而驰?”
吴争微笑道:“……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莫执念一愣,随即醒悟过来,他起身郑重向揖身一礼,道:“王爷英明!”
吴争这话出自论语,说得是,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因为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吴争点点头,道:“世人尚未开智,将国朝兴亡寄托于世人的道德上,未免太不智了。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那么既然做不到这点,何不以律法规范他们的行为,用钱财、利益去引导、换取他们的忠诚呢?”
“王爷英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