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拜师-《韩娱夙缘》
第(2/3)页
茅山在句容和金坛的交界处,自唐宋以来,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美誉。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时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不过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那十年浩劫之后,茅山却显得有些衰败,虽然在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了修复,但仍然难现鼎盛时期的香火。
一行三人还没走到九霄万福宫,便有一个小道童来接引,说是祖师有请。殷父殷母这两天疑惑太多,也就无心追问为何。沿着山间小道慢行,游客渐渐稀少,等转入一片竹林,更是只有破败道观一间,周围绕着一泓溪水。小道童带着三人走进道观,便先行退出了。
观内,正中间儿供着上清真人老子像,前有一蒲团,坐着一老道,须发皆白,确脸色红润,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气势。殷父殷母赶忙上前见礼,口称上仙。老道也不客气,只是斜坐在蒲团上,坦然受之。与见松纯大师不同,这次小允瑄反而有些害怕的样子,缩在母亲身后。殷父殷母不禁大感困惑。
老道示意殷父殷母坐在蒲团上,只是讲了一句:“此子与老道有缘,不知可否让他拜老道为师?”
殷父殷母听到这话不禁皱了皱眉,夫妻俩虽然平时礼敬佛门道教,不过是求个心安而已。况且殷父是**员,殷母是小学教师,也都受过“破四旧”的教育,贸贸然让儿子拜一个不清楚来历的老道士为师,心里委实有点难以接受。
不过允瑄倒也早慧,虽然对这位看上去仙风道骨的老道有些害怕,却本能一般地对老道行起了三跪九叩的拜师大礼,口称“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殷父殷母也是豁达之人,再说道教又不是佛门,不禁婚娶,见到已成事实,也就答应了下来,只是对回去怎么向孩子的奶奶解释感到为难。
这时老道又说:“我姓陶,随你们叫陶老道、陶骗子都可以,出家人不讲究这些。”殷父殷母都有些忍俊不禁,不过还是连声说“不敢不敢”。既然已经收儿子为徒弟,也就同辈论交,只是称呼老道为“陶真人”。
这时殷父又把这两天的疑惑问了出来,老道说:“这小子有慧根,天定在我道门修行,却又不入我道门。”殷父的疑惑更多了,老道不待他追问,自顾自地解释起来:“10月9日,这个日子很特别啊!2500多年前,孔圣人就是这个日子出生的。他在我道门修行,一如当年孔子问道于老子啊,允瑄终有一天还是要归儒门的。”
殷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沉思了一会儿,才问:“那陶真人,什么时候送他过来?”
老道摆了摆手:“没什么特定的日子,就下个周末吧。给你们点时间处理处理事情,以后在我这儿修行可是不能常见到了。”说完,就示意三人可以走了。这时允瑄也很严肃的对着老道说了声“师父再见”,三人就下了山一路乘车回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