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奥莱格一直都是优缺点非常明显的球员,甚至恐怕很多巴萨球迷都不会否认,这小子压根就不像巴萨球员。 这也没错,因为他本身也不是巴萨青训,他是01年才从格拉姆内特转会过来的。 但这小子在巴萨球迷当中很有份量的。 这种份量不是靠他球场上的表现,而因为他是加泰罗尼亚独立主义者。 经过上赛季的表现后,在西班牙右路缺人的情况下,他入选国家队的呼声还挺高的。 可当有媒体问他,会不会考虑加入国家队时,他的回应是:“出于对阿拉贡内斯的尊重,到时我会做出声明的。” 而所有人都觉得,他很可能会在接到征召的时候,声明拒绝为国家队效力。 阿拉贡内斯不想丢这个脸,干脆就不征召他了。 在杨浩前世,奥莱格在场外可比他在场内厉害多了,非常积极参加一些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性质的活动,退役后甚至还一度进入了加泰罗尼亚议会的候选人名单。 所以,尽管奥莱格在球场上表现不佳,但在加泰罗尼亚媒体和球迷当中,反而非常讨喜。 巴萨也就一直把他留着。 当然,这是未来几年的事情。 现在的奥莱格表现得还不错。 而杨浩在球队扳平之后,给出的调整是,开始执行赛前部署的计划。 …… 1比1战平之后,比赛重新回到均势。 两队都开始了积极的逼抢,同时也在不停地组织和策划进攻。 而在稍作调整后,第25分钟时,两队又一次开始加大了节奏。 巴萨率先发难,哈维在中线附近抢断后,迅速将球传给了亨利。 法国边锋用身体扛住卢西奥后,带球往前突。 可卢西奥是谁啊? 亨利怎么突也突不过去,直接一脚远射,被切赫将球轻松抱住。 马竞则是快速打出了反扑。 仅仅2分钟之后,哈维·阿隆索送出了一脚长传,给到了前场的左路。 里贝里将球卸下来后,面对奥莱格,带球内切,在禁区前沿左侧,突然起脚。 射门也被巴尔德斯扑住。 可仅仅1分钟之后,又是里贝里和卡卡在左路的配合,里贝里带球横向内切,卡卡突然斜插左路,两人完成了一次反向跑后,卡卡在禁区左角接到里贝里的脚后跟传球。 普约尔及时跟上来补位,挡住了卡卡的去路。 两人在禁区左角形成了一对一。 卡卡作势要内切,突然扭身走外线,沿着大禁区左边线直插底线,尝试从这里杀入大禁区。 但普约尔经验十分丰富,迅速转身,紧贴着卡卡。 卡卡的速度是很快,但普约尔的速度也不慢。 眼看着就要冲出底线,卡卡一个急停,左脚扣球,就想要过掉普约尔。 面对卡卡这个级别的球星,普约尔不管是加速冲刺,还是其他的,都必须要倾尽全力,才能勉强跟得上。 可一旦倾尽全力,面对这种突然的急停,他是非常被动的。 有心算无心,防守球员始终都很被动。 所以,当普约尔也想要跟着卡卡急停的时候,脚底下一滑,整个人就摔倒在了禁区内。 可巴萨队长也非常鸡贼,他在滑倒时候,看到卡卡要把球扣过他,他当即伸出双手,不去碰球,但抓了一下卡卡的球衣。 看起来就像是惊慌失措的下意识动作,直接就把卡卡给抓倒在地。 但卡卡只是屈身,刚滑倒就要起身去抢那个近在咫尺的足球时,普约尔出手拨了一下,自己迅速起身,用脚将球打出了界外。 “手球!手球!” 卡卡高高举起双手,朝着主裁判示意。 可主裁判距离稍稍有点远,视线也被普约尔的身体挡了,朝着卡卡摆了摆手,示意比赛继续。 …… 两队就这样伱来我往,针尖对麦芒地踢了起来。 比赛节奏很快,双方也都踢得不保守,但非常激烈,谁都没能再创造出很好的机会。 巴萨在30分钟的时候,奥莱格有过一次右路前插,为埃托奥送出了一脚不错的传球,后者突入禁区右侧,起脚打门,但被切赫扑住。 捷克门将现在的选位是非常精准。 马竞同样打出进攻。 哈维·阿隆索再度长传到左路,里贝里带球摆脱了奥莱格后,回传给了托雷斯。 托雷斯面对哈维,停球横向一拨,直接又是一脚怒射。 但这一脚射门被马科斯侧身封堵,打在了墨西哥中卫的身上。 而随着比赛的推进,两队的角力越来越胶着,甚至有些难解难分的势头。 控球率是53%对47%,相差也不是很大。 射门和进攻次数也差不多。 巴萨的前场三叉戟配合还不是特别默契,但亨利这场比赛也表现得很活跃,明显比之前有所转变,不管是跟埃托奥,还是跟罗纳尔迪尼奥都配合得好很多。 而就在第43分钟的时候,马竞又一次在中线附近断球。 哈维·阿隆索看了一眼前方后,再度将球长传到了左路。 整个上半场,马竞几乎就是逮着奥莱格的这个点在打。 尤其是里贝里,专门针对奥莱格,不停地打。 这个时候,托雷斯顶在了最前面,卡卡稍稍落后,但西班牙人选择冲向了左侧,逼近了里贝里,而卡卡心领神会,折了一个方向,拐向了右肋,斜插点球点右侧,同时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手,喊了一声,“弗兰克!” 里贝里带球冲到了大禁区前沿左侧时,奥莱格和埃德米尔森都同时夹击过来,封锁了里贝里传球的线路。 可左边路的埃弗拉插上来了。 里贝里带球挡住了奥莱格和埃德米尔森后,将球分到了左路。 埃弗拉左脚送出了一记斜传中。 当普约尔、马科斯等防守球员的注意力都落到了前点的托雷斯的身上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埃弗拉的斜传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去,落向了小禁区右侧。 而这时候,卡卡才拍马赶到,迎着埃弗拉的传球,在小禁区内右侧,直接一个头球攻门。 “GOALLLLLLLLLLLLLLL!!!!!!!” “第43分钟,卡卡再下一城!” “2比1!” “马竞逆转了比分!” “卡卡已经连续三场比赛破门得分了!” 整座卡尔德隆球场的热情瞬间爆棚。 五万多名马竞球迷都疯狂地冲了出来,激动地欢呼喝彩。 卡卡则是双手指天,不停地祈祷,然后朝着看台上的球迷忘情地庆祝。 …… 杨浩前世,码字写文的时候,曾经写过巴萨,也看过很多相关类型的书。 其中很多人都讨论到了一点,那就是巴萨的控球体系传承自荷兰。 他们的传接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三角传递。 这其实就是字面意思,三名球员组成三角形,不停地回来传递,随时加入另一名球员,组成另一个,甚至同时组成几个三角形。 这就让巴萨的传控球体系就像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 可再后来,杨浩发现,其实三角传递很多球队都在用,这是根本。 球场上任何三个人打配合,不都是三角传递吗? 可为什么他们就打不出巴萨的那种配合呢? 渐渐的,杨浩发现了一个“奥秘”。 这是属于巴萨的,别人学不会,或者也不愿意去学的“奥秘”。 正如之前杨浩所说,巴萨的所有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控球。 传球也是为了控球。 三角传递同样是如此。 但巴萨的三角传递跟别的球队三角传递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因为他们的球员的每一次跑动,都是为了更好的控球。 杨浩前世就曾经看到过一些欧洲的名帅的采访,他们一直都认为,巴萨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防守体系。 只要能破掉他们的控球体系,防守也就土崩瓦解了。 当时杨浩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巴萨会没有防守体系呢? 严格来说,不是没有,而是不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控球。 巴萨视控球为生命,球员在场上的跑动是为了控球,他们几乎都是围绕着球的周围在跑,不停地组成各种传控组合,三个人就是三角传递,四个人就是两个三角传递…… 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就以这场比赛为例,假设哈维和范德法特缺一个人,埃德米尔森跑过来组三角。 好,这次把球控住了。 通常来说,完成之后,作为后腰,埃德米尔森就应该要回到位置上吧? 可就在这时候,哈维和右路的埃托奥也缺一个人,马竞正在逼抢这一块。 如果换做是其他的球队,那肯定不能干的。 后腰要赶紧回去保护防线。 但巴萨不是。 埃德米尔森就应该跑过去搭伙,再组一个三角,把球再控下来。 后腰的防守? 没关系,只要球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后腰在不在,有关系吗? 发现了吧? 巴萨的战术体系是为了控球而存在的,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控球。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球员跑动也是为了控球,甚至可以无视防守秩序。 其他球队为什么不学? 因为理念不同啊,也学不了啊。 而且学了风险太大,容易变成四不像。 世纪前后那几年,巴萨之所以踢成那样,就是因为这种混乱所导致的。 他们的球员为了控球,无视防守秩序,导致防守稀烂。 再想一想,瓜迪奥拉的球队是不是也这样? 所谓的位置模糊化,是不是也就是这样? 其实,现在里杰卡尔德的巴萨,还不是最纯正的巴萨。 上赛季巴普蒂斯塔融不进巴萨,就是在这里。 他压根就学不了巴萨,从小到大踢球的习惯,意识和战术素养都不一样。 但范德法特可以。 因为他来自荷兰。 当然,刚才就是一个例子,埃德米尔森不可能真的到处乱跑。 所以在巴萨的战术体系里面,4号位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人,所有的位置,都可以模糊化,甚至连中卫都能随时拉到边路去当边后卫,唯独四号位,他必须一直守在那个位置。 那是巴萨整个混乱的防守体系里面,唯一的秩序。 这就是为什么,瓜迪奥拉宁愿用布斯克茨,也不愿意用亚亚·图雷的原因。 杨浩觉得,在巴萨的战术体系里面,4号位就像是一个锚点,死死拖住巴萨这艘船。 而在马竞的战术体系里,4号位就像是一座灯塔,让所有人在抢完球,打完配合后,回防时能迅速找到方向。 是的,马竞在由攻转守时,除了就近反抢的球员外,其他人是需要回防落位的。 那么,打巴萨要怎么打,不就很清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