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自然不敢拒绝。 他们心中明白苏良为什么请客。 但丝毫不惧。 他们认为苏良选择私下聊,一定是去服软的,他们也都准备好了说辞。 …… 入夜。 樊楼二楼包间内。 泉州港船商杜五、丝绸商薛荣、开封粮商钱大佑,珠宝商梁济成,丝绸商、香料商朱有兴六人早早地就来到了包间,还特意准备了茶叶、酒水和点心。 他们都是聪明人,不蛮干,也不会在官员面前托大。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挣钱。 稍倾。 苏良与曹国舅来到了包间内。 六名商人齐齐站起,皆面带笑容,客套地朝着二人拱手。 “苏御史,国舅爷,能与你们同桌吃饭,已是我们的荣幸,哪能让你们破费,今晚的酒菜,必须我来请!” “我来!我来!我在樊楼里存有余钱,直接扣除就行,今日有幸能见到苏御史和国舅爷,已是我的大福气了!” “没想到竟能与二位一起吃饭,我家内人若知我今晚与国舅爷、苏御史同桌,那定会高兴坏了!” …… 这六人,嘴上就像抹蜜一般,厚着脸皮,使劲夸赞着苏良与曹佾。 苏良与曹佾也是面带笑容地应和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双方是许久不见的挚友呢! 寒暄过后,众人分别落座。 苏良端起酒杯,率先开言。 “诸位,在吃饭之前,我先敬诸位一杯酒,诸位在汴河上经营商贸多年,对开封府的贡献甚大,开封府的百姓要感谢你们,朝廷也要感谢你们……” 说罢,苏良端起酒杯。 六名商人都连忙起身,端起酒杯。 苏良敬酒,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依照苏良当下的地位,即使服软妥协,与他们重新商定让利之策,也无须如此放低姿态。 这让六人甚是激动,腰杆全都硬了起来。 一旁,曹佾也对苏良敬酒,一脸钦佩。 若是王安石在这里,没准儿已经撸起袖子大骂或掀桌子了。 苏良敬完酒后,话语缓缓入了正题。 “当下,朝廷新设市易司,由商人管理,官员监督,目的是为规范商贸,使得我朝之商贸更有秩序,未来,汴河将不会是全宋商贸的中心,大宋西北、北境、南境和海上贸易都会更加繁荣……” 苏良说这番话,是希望这些人能知晓进退,主动承认错误。 但是,苏良一说完,六人纷纷开始哭穷起来。 “苏御史,国舅爷,我们也是不容易啊!这两年,为了全宋变法,我们牺牲甚大,远远不如前几年赚钱,甚至连前几年的一半都没有。” “为了全宋变法,我们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但恐怕就顾不上太多人了!” “对,生意难做啊!我们也想让河工们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 这番话,显然有威胁之意。 他们说完,曹国舅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前者不知好歹,完全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苏良仍旧保持微笑,慢慢将事情挑明。 “诸位,本官今日来此的用意,你们应该非常清楚。” “请诸位放心,朝廷不会以强权逼迫大家,更不会罗织罪名放在你们身上,此乃一损俱损之做法,对变法不利,朝廷不屑于用。在此,我向诸位分析一下利弊!” “商人做生意,无外乎为了两点,名与利。” “你们可知,你们此番行为,即将错失一次青史留名的机会。商贸变革乃是全宋变法中甚为重要的一环,有人选择成为这一环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则选择成为这一环中的一道裂口、缺陷,后者显然是要被后世之人唾弃的。” “当然,你们可能不在乎名,不在乎家族的名声,不在乎后辈要不要参加科举,咱们再谈一谈利。” “当下,你们觉得汴河是块金疙瘩,朝廷变法动了你们的利益,你们此番行为是为了汴河上所有商人着想。但你们可知,朝廷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更多的金疙瘩,比如西北和海上贸易,其未来前景绝对是比汴河要高的。今年你们逆朝廷而行,会让你们因汴河这块金疙瘩而失去整座金山……” “再说一说你们的未来!未来,或许就在五年后,你们注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你们可以控制汴河的商贸形态,却改变不了其他地方的商贸形态,朝廷不会因你们少数人的利益而毁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你们将会被全宋变法形态下的商贸逻辑彻底淘汰!” …… 苏良的语气逐渐变得锋利起来。 “于名,你们得到的奸商之名;于利,你们也会一无所得,因为你们所认可的商贸形式,注定会被淘汰,汴河不是你们的,而是全宋百姓的,如今你们势大,五年以后呢?” “此外,朝廷会一直盯着你们,我也会一直盯着你们,你们最好祈祷自己永远不会犯错,不然……” 苏良欲言又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越走越窄越坎坷,一条越走越远越平坦,你们自己选择吧!” 说罢,苏良与曹国舅便离开了包间。 这一刻,六名商人的的后背湿透,额头上满是汗珠。 苏良的话语全是笑着讲的,但他们却感受到了近乎窒息的压迫感。 苏良在告诉他们,他们以如此方式向朝廷夺利,注定会臭名远扬,注定会成为汴河上的一只害虫,注定会毁掉他们的家族后代,也会失去所有的财产。 商人们大多没有太浓厚的家国情怀。 但他们却知晓利弊,他们被苏良这番半劝解半威胁的话语吓住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清楚,苏良能够代表朝廷的态度。 朝廷当下为了汴河商贸的稳固不会朝他们发难,但日后算总账之时,他们必将遭殃。 …… 三日后,南工南归,汴河上的北工们正常开工,汴河商贸逐渐恢复了往昔的生机。 汴河码头上也多了一队巡逻的差役,包拯是决不允许同样的事情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两次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