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梁江涛已经在市委组织部树立了绝对的权威。 段延磊初来乍到,就算背后有市委书记支持,也难以撼动梁江涛的影响力。 部务会成员里,还有两个段延磊之前的学生。 也都是不动如山。 段延磊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想不到梁江涛这么有定力,以不变应万变。 接下来的几次会议,梁江涛还是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彻底遏制了段延磊的势头。 这就是审时度势。 梁江涛占据一把手的位置,堂皇正大地“以势压人”。 用成本最低的方式镇压段延磊,让他有力使不出来。 段延磊气得牙痒痒,但却毫无办法。 这就是手段,想跟你讲道理的时候才讲道理,不想跟你讲道理的时候多讲一句都算输,根本不给你任何机。 梁江涛搞政治越来越有经验,手段越来越纯熟。 颇有点儿收放自如的意思。 梁江涛看似闲庭信步、运筹帷幄,但外松内紧,一点儿没有放松对单位内部的管理。 继续推动内部干部调整,一些老资格的科长、不能适应工作节奏的人都放出去提拔,让干部提拔流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所有人都得利。 这叫恩威并施,让上上下下铁板一块儿。 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段延磊浑身上下更难受了。 他过来可是带着政治任务的! 这么看,硬搞不行,得想一个办法突破梁江涛的封锁圈。 戴斌当了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副科长,李航当了办公室副主任。 一天,谢爱民来汇报,研究室这次提拔交流出去两个人,材料工作又重,建议补充一个人,特来请示梁部长。 梁江涛沉吟了一下,决定从外部补充新鲜血液。 他想到了之前在燚城亲自招录并且看好的选调生任远。 不知道他在县委研究室历练的怎么样了。 对他招录的第一批选调生,他是倾注了心血的。 也会关注他们的成长。 有机会,会优先考虑他们。 当即指示谢爱民和赵浩,去燚城县委考察情况。 市委组织部要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所在单位,都是天大的好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