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旗鼓相当-《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坡道上的厮杀从破晓时分,一直持续到天色大亮,燕军占据人数的优势,而梁军占据地形与装备的优势,一时间,谁也不能将对方彻底驱离。

    实际上,五千关陇突骑之所以能够压制住燕军一万精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装备上的优势。

    燕军精骑固然称得上是装备精良,可桓熙在装备生产上普及灌钢法,一般将士的甲胄、刀枪,虽不曾千锤百炼,但其品质也要远超同等级的燕军。

    正在坡下远远观望的慕容恪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由皱起了眉头,暗自寻思道:

    ‘我听闻桓熙早些年从一名匠人手中获得一道新法,可以缩减制钢的成本,如今观其将士甲仗之坚利,足以见得此言非虚。’

    桓熙在装备生产上,废弃炒钢法,改为采用新法,也就是灌钢法,这一消息并非秘闻。

    将士们上手新装备后,便能很快察觉到与老旧装备的区别,梁军战兵足有五万五千人,这么多张嘴,怎么可能不会走漏消息。

    只不过灌钢法的工序却被桓熙严格保密,慕容恪甚至只知道桓熙采用了新法炼钢,却不知道灌钢法的名字。

    桓温曾经也向桓熙索求过灌钢法,他曾与梁国的重甲步兵一同作战,深知梁国将士装备之精。

    哪怕桓熙南下为祖母孔宪奔丧时,桓温也曾旧事重提,但是都被桓熙敷衍过去,就是担心泄密。

    当然,为了应付桓温,桓熙转而提出了另一个法子,便是桓熙在关中的兵器坊生产甲仗,而后贩卖给楚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桓熙也没想着靠这个法子盈利,只是收了一个成本价。

    楚国的财政也不富裕,而他与桓温说到底也是休戚与共,楚国将士利用新的装备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本就是符合桓熙利益的事情。

    毕竟桓温的楚国,将来还是要留给他来继承。

    桓温多打几场胜仗,今后桓熙要做的事情也就能少上一些。

    慕容恪还在思索,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将桓熙炼钢的新法弄到手。

    以桓熙对灌钢法的重视,以及严格的保密工作,很显然,慕容恪很难直接从关中取得。

    ‘罢了,待班师以后,我再向陛下进言,效仿桓熙,广募工匠,悬以重赏,向民间征求新的炼钢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