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知道之前自己就曾提过扩充勇卫营到一万人,却被驳回,因为没钱,更因为朝臣反对。 可今日崇祯的举动实在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管了,无论陛下是否扩充勇卫营,我只管操练。” 曹化淳自称“报国愚忠罔顾身”,在报效大明朝上,他确实称得上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 乾清宫内, “皇爷!”王承恩满眼通红,内心的复杂入火山爆发,难以用言语表达。 他仍跪在地上。 朱常淦此时也坐在了地上,“别跪着了,来……坐这儿,陪朕说说话。” “臣不敢!” 朱常淦叹了一口气,“朕知道你的忠心,朕没有把你扶上去,是因为朕不想其他人贴身。” “你也看到了,朝堂之上,朕说了不算,说了不算啊。” “朕想整治大明,但奈何没人,没钱......” 王承恩仰起头,“皇爷,内臣有两千两银子, 除此外面还有两个小院,也能值个两千两,把家里的古玩字画给卖了,估计还能凑个一千多两。” “内臣愿意全捐出来给陛下扩充勇卫营。” “算了。”朱常淦苦笑着摇了摇头,“那是你养老的钱,朕拿了良心难安,况且就算是朕拿了你五千两,也是杯水车薪,离着三十万两相差太多。” 王承恩提泪横流,愤然捶手顿足,“朝堂之上这群奸佞之臣,一个个中饱私囊住着铜山金穴,却让皇爷在这里为难。” 朱常淦突然问了一句,“王承恩,你给朕说实话,你在王之心手底下安排人没?” 嗯? 王承恩猛然抬起头,却看到皇帝正眼神灼灼的看着他。 “皇爷,臣……” 朱常淦打断他,“你就说有没有安排人就行了。” “皇爷,臣……臣有安排人手。” 果然, 作为曾经的东厂十三太保第二,魏忠贤第一,王承恩第二,老五刘瑾……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能人。 能做到第二,而且还能以从龙之功,走到现在位置。 王承恩的能力可见一斑,虽然没有军事智慧整治乱世,但朱常淦相信他整人的能力绝对不逊色的。 “那人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回皇爷,已经是东厂千户柳,如今是王之心最为倚重的两人之一。” 朱常淦点头,“启用他吧,事成之后,朕提他做东厂督主。” “陛下,现在就要动王之心吗?” 朱常淦摇了摇头,“不,现在还不是时候,朕只是想用这个人做点文章,等这件事情办完,火候就差不多了。” 钱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来, 勋贵、文武百官、地主豪绅、老百姓、太监、宗藩。 筛选了一番之后,朱常淦决定从太监入手,目标则是瞄准东厂。 一,因为这个目标,钱多。 李自成入京之后,从勋贵、官员、太监和富人嘴里,抠出了七千多万两银子,其中勋贵最多,十分之四,其次就是太监十分之三,官员和富人拢共占据三成。 二,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李自成打到京城,东厂的太监和锦衣卫一样,崇祯还没死,就转变了阵营,打开城门迎起义军。 等清兵入关,他们又投降了一次。 三,最稳当。 太监倚重的是谁? 是皇帝。 说白了,他们是为皇帝服务的。 有明以来,虽然一直有勋贵、文官和太监有勾结的情况。 但文官和功勋也一直防着太监,防止他们做大,再次骑到了勋贵和文官的头上。 在文官和勋贵眼里,太监一直是皇帝用来压制文官的工具。 哪怕现在太监势弱,也一直像防贼一样防着,从不曾掉以轻心。 太监注定不可能和其他势力交心,成为同一个阵营。 反过来说,如果皇帝亲自下场打压太监。 在文官和勋贵眼里,那是皇帝打他自己人,自己打自己的脸,他们也乐见其成。 …… 唯一的一点,痕迹不能显,否则会引起其他各方势力的忌惮和强烈反弹。 稳字放在第一位, “王承恩,给朕找一些你信得过,武功高强的太监来,贴身保护朕。” 落水这个问题,得先解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