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在这时候,左侧的展书官却站了出来。 东林党旗手,闻名天下的理学大师黄道周。 黄道周字幼平,福建漳浦人,因为多年在铜山孤岛的石室内读书,天下学人都称他为石斋先生。 他的学识渊博,在理学和《易学》方面的修养犹深,而且节操高尚,为人严肃不苟,被人认为道德文章均堪为楷模,声名隆赫,遍及九州。 天启二年他在38岁上才得中进士,接着入翰林院,历任编修,充经筵展书官。 惯例,展书官要跪着膝行向前为皇帝翻开书卷。 “陛下,此不符合古礼!”黄道周却认为这不符合古礼,反而在展卷的时候起身而进。 周围的人对这种举动都十分错愕,天启皇帝在的时候,他曾因当。因为展书官不跪,强项耿直,被魏忠贤记恨而受到贬黜。 直到崇祯九年才以詹事府右中允再次入朝,后屡迁至少詹事,虽然地位仍然不高,却已在京卿之列。 想不到这次他竟然再次闹这一出? 朱常淦却是摆手,“不跪就不跪吧,经筵按照古礼没有什么不对。” “是,陛下!” 然而黄道周却是借着机会,向皇帝讲了《孟子·离娄》中的一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 让朱常淦的目光猛地一凝,“你什么意思?” “此乃孟子针对列国兵争而说的。对于屡次进犯的建奴,不讨伐以示天朝之威,反而提出‘和番’的下策呢? 说出这样的话?究竟是何居心?” 他听出来这话是什么意思了,黄道周想借着孟子这种反对诸侯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想来引导崇祯帝同意对清方进行接触谈判。 黄道周微微躬身,“陛下,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杨嗣昌杨尚书大人之前说的。” 一旁的杨嗣昌浑身猛地一震,头皮过电似的发麻。 几天之前,文官集团和东林党就曾经因为此事对自己弹劾过,虽然事情被陛下给压下来了。 但这件事却还是激起了满城风雨,绝大多数朝臣对于杨嗣昌竟然提出议和满清,感到了极大的愤慨。 如今黄道周却突然改口,支持杨嗣昌?不,他不是支持杨嗣昌,而是拿他开刀。 果然,下一刻黄道周就高声喝道:“建奴只是一个藩属国,与大明朝根本没有平等可言,与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雄是决然不同的,且鞑子强占辽东、数次入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陛下圣明,我大明朝将士勇猛,才取得通州大捷,正应该迎头痛击。” “然,杨嗣昌却与满清谈判,gou和,乃丧权辱国,通敌叛国途径,与石敬瑭、秦桧毫无二致。” “臣闻听,杨嗣昌,父丧、母丧,双重服丧身份,却腆着脸留在朝中,置大明朝以孝治天下于何地?”兵科给事中钱增、工科给事中何楷等人也站出来上疏,弹劾杨嗣昌。 “陛下,杨嗣昌与魏忠贤阉党交往甚秘,在逆案中,曾为曾为好友郭巩鸣冤,试图为魏忠贤等人翻案,其心当诛。”礼部右侍郎张四知也出面道。 其他大臣也一一站了出来。 终于,东林党和文官们在这一刻露出了獠牙。 他们瞄准了杨嗣昌许久了。 当听说杨嗣昌继母去世,他们兴奋莫名,直接抛出了三大罪状。 兵部尚书,如此重要的职位。 他们无法容忍一个完全倒向皇帝的人占据! 一会儿还有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