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朱常淦来到了了廉政司。 “臣,叩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常淦让众人起身,“爱卿辛苦了!” “为大明,为陛下,臣万死不辞……”许赐复叩首道。 廉政司这两天,分成了两班倒,日夜清算六部的账目。 他们不是简单的查账,而是进行重新记账、查账。 而朱常淦更是将复式记账法告知给了许赐复等人,这些大明朝的国子监师生很快就明白了道理。 大明朝采用的记账法,还是单边记账法,也就是通过针对耽搁科目、单个账户进行登记,简单、但不完整。 而复式记账就不一样了,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 记账方式不仅全面、清晰,而且还在两个账户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进行分类记录。 比如大明朝户部记录了北直隶缴上来的粮饷记录不能完全作数,还要拿到北直隶那边的支出账目,看看两边的账目是不是一致,哪里不一致? 可以直接清地反应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 虽然麻烦一些,但却可以更好的理清楚六部的账务。 “查的怎么样了?” 许赐复将目前已经查抄出来的名单递给王承恩,“陛下,从目前的账务之中,便已然有贪赃枉法者……” 朱常淦看了看,冷声说道:“交给麻士维,依大明律法,该抓抓,该抄家抄家。” 廉政司有稽查之权,但没有执法权。 为了防止东厂和锦衣卫无序扩张,朱常淦下旨,每次查抄官员,需廉政司、东厂、锦衣卫,三方到场。 同时廉政司有权稽查东厂和锦衣卫,同样的东厂和锦衣卫也有权监督廉政司。 许赐复又请求道:“陛下,如今大体上理清楚了六部的账务,接下来就是派人前往各省,将各省各县的账务调出来。”许赐复躬身回道。 “臣请求陛下赐予臣等钦差之权,下到各地查账。” 朱常淦点头,“朕自然要赐予你们旨意,到各地查账,锦衣卫和东厂会派人协同你们去往各地。” “就从北直隶开始。” “是,陛下!” 拯救大明朝,有两个迈不过去的坎儿,一个是兵权,另外一个就是财权。 如今京师地区的兵权已经握在手中,财权也该慢慢收回来了。 你们不是和我玩罢工吗?坐着牌桌不玩是吧? 恰巧,我最擅长的正好是掀桌子。 …… 接下来一个上午,皇城之内,兵马调动。 东厂、锦衣卫就连五城兵马司也全都忙活了起来,开始查抄六部的贪官污吏。 户部主事伍一贵的家中。 数十口人被官兵给赶到了后院,官员伍一贵已经被控制住。 “大人,初步点算,伍一贵的家中白银十一万七千两,黄金四千五百两,铜钱两万贯,银铺一座,美玉二十块,镶金然如意两块,银碗、银盘7桌,金筷子32双,端砚78方,绸缎……” 东厂一个小太监从后院找出来几个女人,“大人,后院发现几个从淮阳来的小姑娘。” 许赐复等几个廉政司的人看着伍一贵骂道: “奸贼,居然捞了这么多钱?” “竟然还养了好几个艺妓?” “湖广人的脸都被伱给丢光了!”一个湖广来的举子骂道,“如今《大明时报》发行天下,你的祖地很快便会知道你贪腐的行径。” “我该请奏陛下,恢复太祖时期的剥皮之法……” 户部主事伍一贵浑身颤抖,委顿在地,“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高宇顺一巴掌呼在了他的脸上,“见陛下?你们做了什么,以为陛下不知道?” “你们吃的喝的都是皇爷给的,老家的田产也是皇爷给的,却还不知足,将手伸进了国库之中?” “大明朝就是被你们这群蛀虫给吃空了……” …… 京城之内,百姓们纷纷议论,却也积极配合皇帝的政令。 《大明时报》上也写的很清楚:米价不变、菜价不变,充足供应……朝廷与鞑子战事期间,百姓不许出城。 如今的京城早已经被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给牢牢控制了起来。 除了这三个衙门的人,其他人等,许进不许出。 不过,廉政司的人却已经悄然出发,防的就是文官们给各地传递消息。 既然要查,自然要雷霆手段。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教训,朱常淦是不想经历的。 他建立廉政司的初衷可不仅仅是为了查几个贪官污吏,而是为了从上而下的吏治改革,为接下来的攘内做准备。 从廉政司出来的朱常淦再次来到了兵仗司。 宋应星去培育红薯去了,但他还担着司正的职务,如今兵仗司的主事者是王徽。 “陛下,臣发明了一种投掷炮!”王徽兴致勃勃地给皇帝演示自己的所谓投掷火炮。 与宋应星这个数据控相比,王徽的特点是天马行空,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推官、巡抚、按察司俭事、辽海搜索军务等职。 算是开眼看世界的少数几人,和徐光启都以中西结合问闻名。 几乎穷极一生,都用在了技术的研究、发现、改良之上。编撰有《两理略》、《学庸书解》、《奇器图说》、《西儒耳目资》、《畏天爱人极论》等十余部书籍。 最负盛名的便是他发明了类似于蒸汽机的东西,得益于和西方传教士的深入沟通,王徵的技术水准几乎和当时西方技术水平在同一起跑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