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明一朝,永乐年间人口在6700万左右,到了中后期,人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多亿,到了崇祯朝,连绵不断的动乱,人口不增反锐减至一亿以下。 但是在清朝顺治到乾隆年间,一百年的时间内,全国总人口超过了三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 短短百年增加的人口便是崇祯朝人口的三、四倍,爆炸性增长。 番薯功不可没! 可以说,除了火器,朱常淦最看重的便是这红薯,他这次来,除了查看红薯的长势,更是带了一万兵马过来,便是要保护务农司,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 负责守卫的人,正是陈妃的父亲,陈二发。 经历几次事情之后,朱常淦发现这便宜岳丈虽是屠夫出身,但人情世故上却是人老成精,五城兵马司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陈都尉,务农司事关江山社稷,朕想了想去,只能将此事交于伱。若此事顺利,朕给你加官进爵,给你荣华富贵。” “老臣虽识字不多,但于公于私,都当尽全力。” 陈二发蛄蛹着身躯,言辞恳切地说道。 等他从乾清宫出来,着急麻慌地求见了陈妃,一脸的惶恐。 “女儿啊,你得给陛下吹吹枕头风,别让他再给我派差事了。” 陈妃一脸的诧异,“父亲,又发生了何事?” “陛下今天给了我一个天大的差使,还要给我加官进爵,要给我荣华富贵,你说他会不会是在试探我?皇后和袁贵妃的父亲当初是怎么无的,我还能不知道吗?”陈二发满头大汗的说道:“外戚不能干政!” “你看如今大明朝堂之上,还有哪个外戚担实职?” 陈妃的脸一下子也变了,着急的左右踱步。 她是个没有主意的女人,陈家几代屠户,她何曾费过这么多心眼子,也因此,心宽体胖,丰腴可人。 “爹,你别着急,我问问隔壁陈姐姐去。” 隔壁陈圆圆,从烟花泥泞之中摸爬滚打上来,心思比自己多,所以她想不通透的事情时,便会问隔壁。 甚至一些羞人的事情,也是从隔壁学来的。 红娘子这边,在有了大致的纲领之后,整个山寨开始调整战略,吸收大量的流民。 然后裹挟着流民开始攻打县城。 他们选定的目标,赫然正是杞县,说起来有些舍近而求远。 这是因为他们对杞县更加的熟悉,红娘子一直在想自己如果选定一个地方作为基地的话,以哪里为好? 选来选去,还是选定了这里。 这里是红娘子发迹的地方,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中所有的官僚乡绅他们都熟悉,而且当初投奔他们的人也多来自这里,乡亲多,山寨里攀扯的族人也多。 而且这里离着山区不远,一旦官军大举来犯,则可以快速的进入山中躲避。 当夜色降临的时候,杞县的城墙之上还在弥漫着烽烟和血腥,几具尸体、箭矢稀稀落落的插在墙上。 破碎的城门,鲜血、灰烬交织,尸体,渗出的黑血,烧的发黑的旗帜,被掩盖在黑色的雾气之下,偶尔有几个乌鸦的声音响起。 死寂的夜色中,偶尔有几个黑影出没,那是流民在翻找着吃的东西,或者是从死尸身上找一些财物,以往这样的流民很多。 但今天这些人却是没有来扒尸体,而是冲进了县城内。 因为一伙红娘子的农民军攻打了县城,开仓放粮。 那些官老爷、乡绅组成的团练,只是短暂的阻挡了一下,便被打败,粮食被哄抢一空。 粮食,在这种年景之下,是最能令人动心的。 新来的杞县县令,刚刚上任仅一个月,便弃了这身官衣,望风而逃,而红娘子在攻打了杞县之后,稍作休息,便撤出了杞县,再图后计。 等朱常淦回到山寨的时候,才知道红娘子带着人去往杞县了。 山寨之中,红娘子的小师弟带着人巡防,但他的重心,更多的放在朱常淦所在的区域。 朱常淦反而成了闲人,被保护了起来。 “呵~”通过和红娘子小师弟的闲聊,朱常淦赫然发现自己将《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等东西拆散了,凌乱的揉在一起的东西,对方竟然吸收了。 这一仗,或许便是她对于所谓的游击战的意味。 “不过,在这地方可不符合自己的初衷,或许该让孙传庭稍稍使点力,将她将队伍带到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晚饭过后,红娘子的小师弟主动要教朱常淦一些简单的武艺。 “上次大当家说我已经错过了练武的岁数,什么也练不成了。” “内功定然是不行了,但外功却还是可以的,强身健体,补阳气提精神。”小师弟故意压低声音,大有深意的笑道:“最适合现在的你了。” 师姐不好意思,当师弟的自然要懂事儿的。 “还有这种功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