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京师, 准备参与演武的将士们流血流汗,在疯狂的操练。 《大明时报》却是在从京师传遍天下,皇帝对五大营的职位和官衔进行了微调。 黄得功任大明勇卫集团总兵,兼巡抚衔。 孙应元任大明忠勇营集团军总兵,兼巡抚衔。 张世泽任京营总兵,兼兵部侍郎衔。 秦良玉任白杆军总兵,兼兵部侍郎衔。 戚振宗升总兵…… 而曹化淳则为京津冀总督,统辖北直隶省或山东辽东的军事,官阶正二品。 旨意发出,顿时在朝堂之上刮起了一股飓风般的风暴。 总督! 以往任何时候,都是文官集团担任的,即便是孙传庭,他也是进士出身,即便朝中的这些人极其的不喜,但依然可以接受。 但曹化淳是谁? 他就是一个没有卵子的宦官,他凭什么? 满朝的文武无不愤慨,可任凭他们的怒火再怎么奔腾,却无法挡住皇帝一分一毫。 无他,满朝的文官已经快被皇帝杀了一半了。 现在的朝堂之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皇帝提拔上来的,如廉政司司正许赐复,要不然就是投靠皇帝的刑部尚书刘之风等。 没有必然的把握,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的椽子。 除此之外,朱常淦还准备建立了一个两万人的亲卫营,由曹化淳亲自统领。 亲卫营的钱粮由皇帝的内帑出一半,国库出一半,所以待遇也是最好的,到时候可以想象定然会形成虹吸。 朱常淦同时也下了一道旨意,即每年有两次从大明各边镇选拔优秀的官兵进入皇帝亲卫营的机会。 就像是后世的老A部队,挑选的都是尖子。 不担心形不成战斗力。 曹化淳、李邦华等人经历过两次战役之后,对于后勤保障,火铳兵,随军医护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朱常淦和军机处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之后,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紧接着,五大营也是快速进入了扩张期。 北直隶地区不少的农家子弟,甚至一些乡绅、富户的子弟也前来参军,一时间如火如荼。 …… 与此同时,大明的各大总兵却是汇聚到了京师。 他们受命前来参加大明朝的第一次演武。 七月二十五,城南校场。 “陛下还没来吗?” “好像还没有过来,那边有咱们的名字,走,过去坐。” “你们看《大明时报》没有,黄得功竟然挂了巡抚衔,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风向变了……” “风向确实不一样了,陛下此次让我们过来恐怕不止看演武这么简单吧?” “嘶~” 大明的二十来个总兵、副总兵说说笑笑地进入了其中,万历年一直到崇祯朝,明朝的总兵不过二十上下,是武官之中的最高将领。 而除了大明的武官之外,明朝文武也都来了,左、右卫的人引导着他们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文臣、武将,相看两生厌。 正彼此不对付,所有人突然站了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銮驾卤簿,皇帝到了。 “陛下万岁,万万岁!” “吾皇五岁,万万岁……” 所有的臣子见礼,朱常淦让他们平身、落座。 紧接着军机处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开始大声的诵读骈文。 在场的数百人,一个个肃穆的听着。 其中一人,正是宁远副总兵吴三桂,祖大寿已然不敢入京。 他左右看了看,到场的没有多少人,不过千人。 皇帝、勋贵、首辅、内阁,六部堂官……可以说就是大明朝整个朝堂,平时他见都见不到的大佬,如今却全来了。 吴三桂在想,如果是他舅舅祖大寿本来来了,会是怎样的感受? 反正此时的他就感觉身上血液莫名的加快了几分,正想着才豁然发现杨嗣昌已经念完了。 “陛下,臣请旨!” “开始!” 杨嗣昌举起双手,猛地一挥,十八门礼炮点轰鸣,震耳欲聋。 在场众人无不被大炮的声音给震的浑身一凌。 可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就感觉整个地面都在颤抖。 嘭~嘭~嘭~…… 随着鼓号声响起,数百名步兵组成的队伍,扛着大明的日月旗、星宿旗迈着统一的步伐朝着他们走来。 威武! 霸气! 银色的甲胄,在太阳的光线反射下,晃的人睁不开眼睛。 三十乘以三十的方队,九百人,却是如一座山峰一般朝着众人移动而来。 如洪流一般……给人一种难以抵挡的气势,但更震撼的是他们的脚步竟然是一致的。 完全一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