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信王”旗下的所有人对其刮目相看。 孙可望被人搀扶着回营,看到崇祯的一瞬,却是将两侧的人给推开,猛地一拜道:“先生,幸不辱命!” “快快请起,伤的重不?” 孙可望呲牙咧嘴,却仍咬着牙坚持,“不重,想不到这左良玉武功竟然如此高强。” 崇祯瞅着孙可望,整个人有些凌乱,自己的兵马竟然将大明的官军,赫赫有名的左良玉给打败了? 这让崇祯的心里极其的不是滋味,心情也格外的复杂。 心疼的是大明的官军死伤惨重,震惊的是农民起义军之中,竟然有如此猛将? 自己与他相处了这么久,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当然震惊之外,还有一丝欣慰,此人现在在自己手下,看来自己得笼络此人一番了,决不能放此人离开。 “快,让老瞎子过来,给可望好好医治一番,抬到我的营帐之中,那里干净。”崇祯让几个亲兵拿单价过来,亲自抬着他前去找老瞎子。 孙可望还想拒绝,却被崇祯按住,“别动,伤势要紧。” 孙可望感受着先生对自己的关怀,眼眶发红。 值了! 一战而入了先生的心,哪怕是受再大的伤,也值得。 此一战,想来可以踏入先生的核心圈子了。 …… 朱常淦为何让锦衣卫的人严防孙可望? 乃是因为此人真的精明强干。 历史上孙可望最突出的贡献,就不得不提永历六年(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主持并发动的湖广、四川两路反攻。 前世他看过一个纪录片,以这两年清军将校阵亡的硬指标为依据,仅仅资料所能统计的结果,清方在顺治时期有据可查的467名阵亡将校中,此次北伐共消灭清军将校100人,其中满蒙八旗32人。 而此次战役击毙的清廷高官之多,更是前所未有,光轻车都尉以上的高级将官就阵亡36人满蒙八旗13人。 其中更有两位高品亲王,1名都统(隶属吴三桂),1名护军统领,2名副都统,1名署护军统领,2名署副都统,绿营总兵2人,绿营副将4人。 此次战役,应该算是大明朝萨尔浒大战以来,明军唯二有巨大成果的战略进攻行为,另一次则是孙承宗主持的四城之役。 作为全军统帅的孙可望,其指挥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 消息传进刚刚回到英霍山的马守应的耳中,不由振奋,“我就说与信王合兵,必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孙可望一人便击败了左良玉,他能有多少人马?撑死了五万人马,要知道信王的手下可是有十五万兵马的。” “善!大善啊……” 革里眼贺一龙脸色也深吸了一口气,“江湖上盛传,说信王与朝廷有勾连,要不然官军为何不打他,只打我们?如今这一仗打下来,谣言自破。” “信王怎么可能与朝廷有勾连?”改世王哈哈大笑道:“恐怕是有人看信王做大,眼红啊!” “谁眼红?” “你说呢?”改世王朝着西面商洛山的方向看了看。 众人不语,唯有马守应摇了摇头,“依我对闯王的了解,他不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可说不准。”贺一龙哼了一声道:“当初高闯王被朝廷擒获,他李自成与张献忠在凤阳构隙的事情可还没有过去多长时间。” 马守应顿时沉默。 当初高迎祥被俘之后,李自成与张献忠争权,分歧的原因,分歧的原因,是攻下凤阳,李自成向张献忠索求明皇陵中,善于鼓吹的小太监,张献忠不给,因此,两个人闹翻了。 但所有熟悉的人都知道,怎么可能就因为一个鼓吹的小太监,当初事情闹的挺大,李自成差点杀死张献忠,其中还有一些他们也不知道的。 马守应站起来,高声喝道:“不管怎么说,此一战,乃去年攻占凤阳,毁皇陵以来所不能有。” 这确实是一场一扫之前种种阴霾,振奋农民军人心的军事行动,给陷入农民军的各路反贼一记强心针。 “整顿兵马,我们尽快赶往武昌府,既然已经决定合兵,那就宜早不宜迟,早一步,我们在信王的旗下就早立足一天。” 剩下三人点头,起身各自回自己的营房,找自己的老营开会,争取尽快赶过去。 …… 商洛山,李自成部接到消息,也是一个个全沉默了。 特别是牛金星,就是他分析信王起来的太过诡异,短短的时间就笼络了十数万兵马,朝廷却不派兵前去剿杀。 同样是他放出去风,意图利用信王来吸引官军的注意,好减轻河南这边官军的压力。 可如今的情况却是左良玉前去围剿,竟然被打败了。 不仅击碎了他的猜想,更是进一步推高了“信王”在反王之中的地位。 “如此看来,这武昌大会,不开也得开了。”李自成叹了一口气,“离着武昌大会时间也没有多久了,给我备马。” “义父此次带着我吧。”李双喜闻言自告奋勇,“我已经轻车熟路,知晓官军的部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