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非但是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是由于他对为官之道的研究更为出奇。 不过他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年纪小,资历差,经验少,过度的自负,容易造就空大假的局面。 这些都是他李牧之的缺点。 “李牧之,这小子的文章朕看了,感觉只是在空谈国策啊,难道参加校阅的其他孩子,就没有比他更......” 话到嘴边,李佑堂突然就怔住了。 因为他突然想到,参加校阅的那群官二代,哪有几个是学习的料啊。 几乎都是喝花酒,赏每月的逍遥公子,想让他们用心学习报效大周,那怕是要比登天还难! 旋即,李佑堂又顺着名单往下瞧了瞧。 不过翻了两页纸,李佑堂似是还没找到自己想见的那个名字。 “唐稷呢?” 李佑堂翻至结尾,冲着赵寿发问道。 “额,陛下,此子的试卷上并没有作答,所以按大周律例,他不能进入名次录中。” 赵寿一板一眼的冲着李佑堂回应道。 而李佑堂见状,也没用什么帝王特权,将唐稷的名字硬往上面拿。 因为他这个做皇帝的心里最清楚百官都是什么鸟样子,赵寿三朝为臣,之所以能在天子脚下服侍几十年,靠的就是一身正骨、两袖清风。 后续想让唐稷入朝办事儿,他也只能借自己的皇帝令下个新诏了。 不过。 李佑堂拄着下巴,又重新在这份名单上巡视了一遍。 很显然,除了唐稷的名字之外,他还有一个更在意的名字。 “赵先生,朕向你打听一个人,这次校阅考试,难道没有一个叫龙五的淮西子弟参加吗?” 闻言,老臣赵寿则是不紧不慢的举手说道:“启禀陛下,此次校阅考试确有此人。 不过这名考生的答卷内容十分混乱,老臣虽能看出这位龙五公子是读过书的,但却感受不到半点的活力。 说的直白一些,像这位龙五公子的情况,便是我们常说的,读书不动脑子。” 听着赵寿规规矩矩的发言。 李佑堂的脸色逐渐发青,额头上更是暴起了两条青筋。 因为这个龙五不是别人,正是乔装参加校阅的太子李厚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