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辽国使臣前来投诚-《大周帝婿》


    第(2/3)页

    光是这一个卫灵公篇,他当年为了让太子李厚照背会,可是出动了十几位大儒大学士,但即便是如此,这些大学士也都没能教会李厚照。

    今日这是怎么了,难道是祖宗显灵,还是太子开窍?

    “你.....你刚才真的背了下来?”

    “父皇不是亲眼所见吗?”

    “咳咳...但朕可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这卫灵公篇所讲述的道理,你可知晓与否?”

    “儿臣想一想啊,这个故事之前唐兄讲过,说是因为千年之前的卫国国内经常出现暴乱的情况。

    但是这个卫灵公呢,却只是用武力的手段进行压迫,不从自身的政策施行上找寻原因。

    直至有一日他在山野之中偶遇到了一伙游学者,卫灵公以十八问问之,尽数得到答案,他这才恍然大悟,要立志做一个明君。”

    太子李厚照一边挠着脑袋,一边就将这全部的答案尽数的说给了皇帝李佑堂。

    而皇帝李佑堂闻言,脸上的震惊之色更是重了几分。

    只不过彼时他的目光,已经从太子李厚照的身上慢慢的转移到了在一旁偷笑的唐稷的身上。

    “唐稷,这都是你教给他的?”

    李佑堂有些难以置信的指了指李厚照。

    “没错陛下,太子的悟性非凡,我和太子殿下总是以背书为由下棋。

    只要他输一局,便要背下一首诗,而我也会在太子殿下有疑惑的时候插上那么两句。

    但其实这与我的关系不大,还是太子殿下的天赋异禀。”

    唐稷拱了拱手,略带心虚的说道、

    那里来的以背书为由的下棋比赛啊。

    只不过是那天大学士宋希先生,给了唐稷三块价值不菲的古玉。

    说是只要能让太子爷背会百家论语之中的前十篇就行。

    而这种小事儿对于唐稷来说,那就是易如反掌。

    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很轻松的便让太子记住了这几个故事,也通过故事本身记住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倘若今日李佑堂拿到的书籍是另外一本,那恐怕他们两人今日就都要交代在这儿了。

    “不错不错,算是勉强过关了,今日就先这样,但是明日,朕若是再看到你们两人大白天的不干正事儿。

    朕可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饶了你们,明白么?”

    皇帝李佑堂这么说着,但其实他的脸上已经生出了一抹难掩的笑意。

    能将太子爷教会读书,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啊。

    这就相当于大周王朝后继有人了,只要他这个皇帝能够在龙椅之上再挺个几年的功夫,断然就能让太子爷彻彻底底的成长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