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政事堂风波-《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第(2/3)页

    “臣是客卿秦风,虽无什么大的功绩,然而也是凭借一身武功进入六国会盟军营探查数天。将六国君主及庞涓所说所想所做尽皆探查。”秦风也是说道。

    “哈哈哈,同类相怜嘛。”一阵大笑,景监和秦风的话又被杜挚的尖刻嘲讽打断。

    秦孝公眼睛一亮,但终于没有说话,他还是要看一看。这时,左庶长嬴虔却开了口:“杜挚无礼。危难当头,群策群力,听景监他们说完有何不好?”嬴虔本是带兵大将,性格深沉暴烈,平日又极少讲话,他一开口便全场肃静。

    杜挚出语刻薄,景监本想还以颜色,但他生性宽厚且见左庶长斥责杜挚,也就不再计较此事。

    他再度向厅中君臣拱手做礼,亢声道:“秦国弱小,六国强大,这是不争之事实。六国会盟,要共同起兵瓜分秦国。当此危机之际,若秦国诛杀六国商人密探,只会更加刺激六国,使他们以拯救六国商贾为口实,迅速举兵进逼。以秦国目下实力,我们能抵挡几时?”

    公孙贾淡淡问道:“以你之见,不杀密探,六国就不举兵了么?”

    秦风接下来说道:“不杀密探,自然也不能使六国罢兵。然则,至少可使六国急切间找不到口实大举进兵,我秦国也可在此期间谋求对策。”

    杜挚哈哈笑道:“啊,你们两个大有谋略嘛,谋划个办法出来。”

    秦风没有理会杜挚的嘲讽,自顾将一路的思索一口气说了出来,“如今天下虽连绵征战,然但凡举兵,都必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否则,师出无名,士气民心必然低落,联兵作战也会很是困难。我秦国对密探若拘而不杀,那就是向天下昭示,秦国愿意同六国和解。若拘而尽杀之,那就是公然和山东六国立时结下血仇。六国朝野都会对秦国恨之入骨,纵然我尽力斡旋,怕也难逃兵灾。正因如此,六国密探非但不能杀,还要保护其财货,善待其人身,照常让他们在秦国经商,去留自便。此中轻重,请君上与列位大人权衡。”侃侃道来,有理有据,显然是一路苦思的结果。

    景监也是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竟然是与秦风不谋而合了。

    小人物一席话,大厅中却竟是无人反驳,良久静场。秦孝公大感欣慰。

    他没有想到,这个少年时期的小友竟然在大事上和自己如此不谋而合?秦风就罢了,嬴渠梁已经习惯于秦风出类拔萃地谋划与分析。可是景监,作为老秦人,刚烈忠直恨则恨死爱则爱死的汉子比比皆是,但要找一个既坚刚又柔韧懂得忍耐与等待的汉子,却比铸剑还难。

    要老秦人誓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是一呼百应。

    但要老秦人迂回曲折韬光养晦,那可是阳春之曲和者盖寡。

    连那些山东儒家名士如甘龙者,久居秦国,也都变成了固执倔强宁折不弯的牛脾气。

    作为国君,年轻的嬴渠梁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深厚和宽广,自然深深懂得老秦部族的这种坚刚性格是弥足珍贵的,否则,秦国四百年间何以立足天下称霸西戎?

    然则,秦国上层的庙堂人物们假若也都是这种人,秦国何以能成就大业?

    即如面临的这场灭国危难,逞血气之勇不难,难的是冷静忍耐顾全大局而后化险为夷。老秦人谁不恨六国密探?

    杀掉他们定然是举国拥护。在这时候能够想到不杀自己最痛恶的敌人,反而要善待他们,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视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