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秦凤大政方略-《平淡为官》
第(2/3)页
可尽管徐清的理智可以接受,可是在感情上,他依旧很难接受陈执中抛弃了自己这个事实,毕竟当时若不是欧阳修救自己,自己早就死在了平阳县也说不定,那是生死之间的大事,可不是一句不得不就能解决的。
陈执中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信中,并没有说要求得徐清的原谅,只是把当时朝堂之上的形势和自己的苦衷写了出来而已,随后话锋一转,便讲到了最近几年的徐清身上,对于他在秦凤路的表现,陈执中表达了自己的震惊,这个原本在自己眼中只是稍有文采的学生,竟然在地方上做的如此有型有色,这实在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若不是范仲淹、韩琦、夏竦几位名士还有欧阳修这样的弟子证实了此徐清便是彼徐清,陈执中差点还认为这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呢,可见徐清的改变和在秦州的贡献,对于陈执中来说,绝对是超乎想象的,这也彻底改变了陈执中对于徐清的态度。
原本是个书生,培养他是想让他著书立传,而现在则不同了,既然有如此经世之学,又何必困于书本之间,寻求那觅不可得的大道呢,还不如下到地方拯救黎民百姓之困苦呢,所以在这次的推荐上,陈执中也署了自己的名,徐清看见这行字的时候,手上都不由得出汗了。
一位宰相,三位副宰相,再加上一位谏官三把手,这秦凤路安抚使的位子,舍我其谁?
继续往下看,陈执中在写完自己对于徐清的过去和现在之后,便开始写起了未来,对于他以二十九岁的年龄担任一路之长,陈执中在信中给了徐清很大的助力,他说‘凡有阻力,为师才朝堂之上必定帮你扫清,若遇不臣,则随机应变即可’这句话给了徐清很大的鼓励,毕竟这秦凤路可不是秦州,他需要面对的是更多的官员和更多的门阀士族,若是要跟他们作对,就必然需要军队的帮助。
而在北宋,地方首长在和平年代是不能掌握军队的,这样一来,自己的改革必定会被拖得很慢,而陈执中的这番话,则让徐清彻底安定了,毕竟他和韩琦还有范仲淹三个人已经将整个枢密使掌握在了手中,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厢军和禁军的将军,都是听从他们命令调动的,而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凭借这秦凤路上下接近八万人的军队,自己难道还不能把这些士族给整服喽?那自己也太弱了。
想到这里,徐清的心中很是兴奋,对于陈执中的不满也渐渐烟消云散,再往下看,鼓励之后,便是一阵警醒之言了,无外乎和韩琦一样,就是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皇上,不要为非作歹,必然必有国法惩处一类的话,最后就是一些祝福了,到此,这封信也就结束了。
看完这足足七张白纸的长信,徐清用手按了按自己的眼睛,轻轻的揉了揉,然后拿起旁边的白纸,很是郑重的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师能够相信自己的感激,以及自己未来在秦凤路所会做的努力,写的很是尊敬,然后连同其他的信件,一起交给了邮差,让他把这些信送到各处。
跟着邮差走出自己的书房,耳边便是一阵丁零当啷,抬头一看,正是有人在屋顶上装修房子呢,自从朝廷下旨将秦州台为府以后,便决定将秦凤路的治所从凤翔府变到秦州府来,并且规定,只有安抚使司设立在秦州府,其余三个衙门则分别设立在兰州、凤翔府和巩州,这一招让徐清大喜过望,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这些跟自己只差一阶的官员随时来找自己,现在把他们都给弄得远远的,自己也就可以大手大脚的做事情了。
而这些工匠,则是正在把现有的秦州府衙升级为秦凤路安抚使司府衙,所以整天都是丁零当啷的,对此徐清也只能忍耐了,其实按照他的想法,是很看好那套在凤翔府的安抚使司衙门的,毕竟那的建筑乃是唐朝遗留的文物,到处都有唐代时期的那种豪放大气的感觉,而且看上去比较简约,是徐清非常欣赏的风格,不过此时已经被留在凤翔府的提点刑狱司给划成了自己的衙门,徐清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走出自己的院落,来到大堂之上,此时整个大堂经过扩建,从原本的两百平方米的空间,已经到了大概有四百平方米左右,为了节省材料,徐清并没有让工匠重新搭建一个大堂,毕竟秦凤路缺少木头,而自己现在正在提倡种树,这么做,实在是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所以徐清干脆就让工匠在这栋原本的大堂上进行改造,将大堂的两边给拆了,然后将两边的房屋也给拆了,用那拆出来的木头,直接拼接在大堂的左右两侧,直接让大堂扩大了一倍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