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民情如火-《平淡为官》


    第(3/3)页

    所谓皇亲国戚,就是皇帝的亲戚和皇帝老婆的家人,这些人加在一起,便构成了大宋的皇室阶级,他们往往都有爵位在身,身份尊贵,地位崇高,即便是一品官员,见到他们也必然要称候或称王,是整个大宋帝国除了皇帝以外最为尊贵的人。

    可是这批人随着时间的发展,却实在是太多了,刚刚建国的时候,封王者不足十人,封侯者也不过百,可等到了如今年月,这封王者虽然不多,可世袭罔替之下,人数相比开国时却也是大大增加,全国所有拥有王爵的人大概有二十人左右,至于封侯者那就更多了,皇帝娶了一个皇后,就必然要给皇后的家里人封爵,自己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的儿子出生了,也要加封爵位。

    每一代皇帝皆是如此,到了仁宗朝的时候,封侯袭爵者人数不下五百人,至于册封列侯之庶子、次子的散官职,那就更是不下上万了,这么些的人,犹如清朝的八旗子弟一般不事生产,只知道从国库中拿钱,并且广置田宅,买了地之后又凭借着自己的爵位不交税,一个个的都是巨富之家,却给宋朝带来了庞大的财政负担。

    为了解决他们,范仲淹便和富弼商量许久之后,推出了更荫补法,以此来遏制宗亲外戚对于国家的剥削。

    此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并且额外规定朝廷之中宰辅以上大臣所拥有不需科考直接推荐子侄为官的人数将从不限额更改为只能推荐五人,以此来限制官员泛滥的问题,此法一经颁布,官职田厘清法的余波还未荡平,便立刻掀起了新的波澜。

    前者惹恼了官员,后者则戳痛了宗亲外戚,这两者都是一个社会最为顶端的力量,拥有着庞大的政治资本,两者联合起来,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妥协,很快,这些势力便开始针对新政在全国各地搞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原本海清河晏的边疆此时也不停的发生暴动,全国的大型城市学生罢课,士族子弟开始大规模的辞职,地方乡绅也开始写联名信来控诉朝廷的新政,一时之间,群情嚷嚷,好似范仲淹、富弼及其新政大臣就是一帮祸国之人一般。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