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25日,在比勒陀利亚踢完小组赛第三场后,西班牙就马不停蹄返回了波切夫斯特鲁姆。 16强淘汰赛是在29日,比赛位于开普敦。 杨浩和西班牙的很多国脚都对这座城市不陌生。 按照行程,球队在28日训练之后开拔南下,中间有3天的休整时间。 不,严格来说,只有5堂训练课。 这5堂训练课要么是在恢复,要么就是在调整。 根本就没有时间给西班牙去慢慢准备。 例如,26日。 由于前一天晚上比赛,球员回到大本营后,时间已经很晚了。 所以,26日早晨的训练课就不得不暂停,给球员休息,下午开始恢复性训练。 按照惯例,最起码要休息2天,也就是3堂训练课就没了。 28日则是要调整球员的状态,准备29日晚上的比赛。 类似世界杯或欧洲杯这种赛会制,对球队最大的考验就在这里。 遇到的对手是五花八门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 不管是在联赛,还是在欧冠,对阵之前都会进行一下针对性训练,研究一下对手,磨合一下套路,让球员熟悉一下。 但赛会制根本不会给你这样的时间。 这还跟俱乐部的一周双赛不同。 同样是缺乏时间,在俱乐部,球员的默契要更好一些。 当然,西班牙现在的优势就是,他们的球员在一起踢球多年,彼此也比较有默契。 杨浩和教练组在过去这些年,没少应付密集赛程,怎么去准备,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最重要的还是了解对手,了解自己。 但这就需要争分夺秒。 所以杨浩当初才会把集训安排在偏僻宁静的地方,谢绝外来访客。 在26日下午的训练课结束,球队共进晚餐之后,杨浩就安排全队开会。 时间有限,他没有浪费一分一秒,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地把英格兰的所有材料都交到了球员的手中,包括他们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对手的情况和特点。 更重要的是,本届世界杯以来,英格兰整体和国脚们的表现。 优点是什么,比赛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而他们的短板和软肋又是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放进了交给球员的报告,人手一份。 而且,杨浩直接告诉球员自己对阵英格兰时的战术意图。 …… 卡佩罗执教下的英格兰其实可以用一个字的形容:难! 其实,早在卡佩罗执教英格兰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就不看好。 卡佩罗的能力没有问题,执教水平也没问题,英格兰球员的牌面和实力也没有问题。 但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出现了问题。 例如,杰拉德和兰帕德,分开来看,都没有任何问题,可放到一起,问题就很大。 卡佩罗的战术造诣毋庸置疑,但英格兰是本届世界杯赛场上,为数不多的,坚持采用442打法的球队。 为什么呢? 都2010年了,还在踢442? 卡佩罗不是没有想过用别的阵型和战术,他执教英格兰以来,反复进行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 为啥呢? 说一句可能会被英超球迷骂的话:英格兰球员菜鸡! 也许会有人说,这不离谱吗? 兰帕德、杰拉德、鲁尼、特里、阿什利·科尔…… 这些球员哪一个不是世界级球星? 他们菜鸡? 对,他们是世界级的,但如果放下球星的光环,仔细研究一下这些球员,很容易会发现他们都是典型的英式球员。 从海瑟尔惨案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甚至到现在,英格兰足球一直都在技战术层面上落后于欧洲大陆。 这种落后是全方位的。 在英超,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引进外援,引进外国名帅,引进欧洲大陆的管理制度来改革,来提升,但在青训方面呢? 过去这些年,英格兰培养出来的球员有多少?特点如何?战术适应能力如何? 很多球迷都会问,为什么英格兰球员很难在国外踢球? 就是因为他们的技战术水平跟不上啊。 为什么英格兰的球星们在英超就大放异彩,在国家队就萎靡不振? 真的全都是英超拖累,是英足总的问题? 难道不是因为英格兰球员的真实水平,没有英超所呈现出来的那么强? 说穿了,在英超,英格兰本土球员就是仰赖于那些外援,是高水平的外援在带着他们飞。 在曼联、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甚至再算上后来的曼城和托特纳姆热刺等球队,他们有哪一支球队是真正以几名本土球员为核心班底打造出来,并取得成功的吗? 哪怕是在99年的曼联,队内真正发挥出关键性作用的英格兰球员,也就贝克汉姆吧。 但别忘了,后防线的斯塔姆,前锋线上的黑风双煞,中场的罗伊·基恩和吉格斯。 至于说,最近这几年的曼联,鲁尼看着是头牌,可发挥出关键作用的是C罗。 英格兰本土球员实力不高,身价惊人,这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当来自意大利的战术大师卡佩罗,碰到这群技战术素养不高,战术适应力不强的英格兰本土球员的时候,怎么整? 他反复尝试过多套不同的打法,其中就包括4231。 为什么放弃? 因为他发现,鲁尼踢不了单前锋啊。 可鲁尼已经是英格兰最拿得出手,也是最有可能创造威胁的前锋了。 于是,他只能选择回到双前锋。 克劳奇、赫斯基、迪福,全都入选了这一届的世界杯。 一方面是单前锋问题,另一方面是球员适应不了比较先进的战术,于是卡佩罗干脆就回归到传统的442。 这在世界杯前就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和关注。 可回归也有问题。 中场双德要安排吧? 首战踢美国,中场是米尔纳、兰帕德、杰拉德和列侬,前锋是赫斯基搭档鲁尼。 开场4分钟,赫斯基助攻杰拉德破门。 结果呢? 1比1,平了。 第二场踢阿尔及利亚,还是442,双前锋不变,卡佩罗调整中场。 拿下了米尔纳,让杰拉德上去踢左路,兰帕德搭档巴里,右路还是列侬。 结果呢? 0比0! 如果杨浩是卡佩罗,他直接就哭了。 我特么还能怎么办? 第三场,也是至关重要的决赛场,对阵斯洛文尼亚。 卡佩罗换了一下,双前锋变成了迪福和鲁尼,中场是杰拉德、兰帕德、巴里和米尔纳。 结果是1比0,米尔纳助攻迪福破门。 ……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这就是下一场英格兰的首发阵容!” 杨浩把英格兰对阵斯洛文尼亚的比赛首发阵容,直接放到了战术板上,一个人都没改。 为啥如此肯定? 因为卡佩罗不会改,也不敢改。 不仅是他,换了其他任何一個主教练,这时候都不会去动。 米尔纳和迪福是卡佩罗在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斯洛文尼亚时的放手一搏。 结果,这两名球员真的创造了绝杀球,把英格兰带进了16强。 这看起来像是英雄要横空出世的剧本吧? 例如,08年的阿尔沙文。 但问题是,米尔纳和迪福都没有这样的个人能力。 “这一套双前锋没有中锋,再加上英格兰的中场,缺乏传接球能力,他们更多还是直来直往的进攻,还是长传,甚至连边路都打不开。” 为啥? 杰拉德和米尔纳就不是边路突破手。 阿什利·科尔和格伦·约翰逊面对斯洛文尼亚的时候尚且不敢过于压上靠前,对阵西班牙的时候敢吗? 为什么不敢? 特里和厄普森这对中卫组合慢啊。 速度慢、回追慢、转身慢……啥都慢! 杨浩非常清楚,西班牙其实是最喜欢碰英格兰这样的球队。 他们技术不够好,传控球能力不强,中场抢不到控球,而后防线的中卫偏慢。 两名中前卫呢? 兰帕德、杰拉德和巴里都一个德性,典型的攻守兼备的英式中场,但在退守的时候很容易失去位置,也很喜欢上抢。 在俱乐部,这不是问题。 因为他们的身后都会有一名优秀的防守球员在为他们擦屁股。 可在国家队呢? 这就是问题! 之前就有人提议卡佩罗踢433,用哈格里夫斯踢拖后,专职负责防守,杰拉德和兰帕德踢中前卫,但随着哈格里夫斯的受伤,这个想法始终没能变成现实。 针对英格兰的特点,杨浩在这场比赛里,给出的策略就是,牢牢控制住中场,发挥出西班牙的传控球优势,利用传切来拉开英格兰的防线。 再利用传球,打击特里和厄普森的身后! “记住了,我对这场比赛的要求非常简单,整场比赛就是要控制住球权和节奏。” “开局阶段,我只有一个要求,进球。” “比我们的对手先进球,进更多的球!” “甚至,我希望你们能够在开局阶段,或者在上半场,就直接锁定胜局!” “我希望,你们用一场摧枯拉朽的进攻,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我们!” 杨浩的这一番勉励,得到了西班牙国脚们的热烈反响。 先不说,西班牙骨子里就酷爱攻势足球。 在杨浩执教的这些年,马竞、皇马,乃至整个西甲的大趋势,都是倾向于进攻的。 很多规则的制定,也都是倾向于保护技术型球员的。 所以,这群国脚们一听到进攻,看到进球,真的来劲! …… 6月29日,开普敦绿点球场。 世界杯16强淘汰赛,西班牙对阵英格兰。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焦点战。 早在世界杯之前,在威廉希尔的决赛对阵赔率排名当中,西班牙对英格兰的概率就高居第二,仅次于西班牙对阵巴西。 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英格兰提前锁定小组第一出线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