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这次满清入关人数合计十余万,我们只用勇卫营、京营和白杆兵……太少了点,恐怕难以对清兵形成牵制。”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实事求是的回答道。 满清入塞为何如此肆无忌惮,因为明军野战打不过清军。 从抚顺、清河、萨尔浒开始,所有的战略性野战几乎都是失败。 不但失败,而且几乎都是脆败。 勉强不算大败的野战也就“遵永大捷”,因为阿敏犯傻,导致莱州城四百多后金军对上了上万大明军,突围时死伤过半,但阿敏却也屠城永平之后才撤退。 至于宁远、宁锦大捷,那是守城战,不是野战。 这几十年,大明朝的军队只要是野战就败,而且人越多,败的越惨。 朱常淦猛地拍在案牍上,“谁告诉你有十几万人?” “据朕所知,满洲八旗大约五、六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约两万数千人,汉军八旗约不到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不到一万人,外藩蒙古的数万人。” 据他所知,哪怕是崇祯皇帝上吊那一年,满清入关,所能动员的兵力大致也不过十五万。 而且这是全部,所能达到的极限数字。其中还相当数量的老弱病残——因为满、蒙八旗和外藩蒙古使整个民族的全年龄段成年男性都承担军事义务。 “哪怕没有十几万人,七八万总是有的吧!”孙承宗直言道:“陛下,且不说野战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单单说机能能力上。” “后金军行军速度是一个时辰40里,三时辰120里。急行军状态下两个昼夜三百六十里。” “而我明军,最好的状态还是在袁崇焕和满桂死之前,关宁军一个昼夜最多也不过三百里。明军在野战中无论是追击,阻截还是救援,都是被后金兵牵着鼻子走。” “如此,空难取胜!” 其实孙承宗还是给大明朝的军队留面子了,因为他说的是袁崇焕、满桂还在的时候,那时候的关宁军急行军是可以达到两个昼夜300里,但他死后,明军就没有那个能力了。 一个大凌河之战,关宁铁骑被后金歼灭了四万人,收编一万人。 大明的骑兵脊梁都被打断了,也彻底丧失战略上的反击能力。 这也是为何皇太极敢于数次入关劫掠,后金军进关,就如逛超市一样轻松写意。 朱常淦目光冷冽的看向李邦华,“孟暗,伱的京营如今急行军下,可以做到何种程度?” “回陛下,京营骑兵训练的时间尚短,臣……最多做到两昼夜三百里。”李邦华嘴角苦涩的道。 “不,朕问的是一个时辰!” “可以达到40里吗?” “若只是短途奋力追击的话,可以达到。” 朱常淦猛地攥了一下手指,“那就足够了!” “可……”李邦华还想说什么,却见朱常淦看着众人说道:“朕知道你们觉得勇卫营、京营训练的时间还短,未必可以应付接下来的战事。”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后金也认为我们无法应付接下来的战事,这既是我们的危,也是我们的机会。” 秦良玉脸色凌冽地说道:“陛下,打硬仗就得有硬骨头。” “想要打败后金几万人马,就必须像香积寺的唐军那样,也得有几万精锐,硬顶住后金攻势切断的后路,而且不要有任何幻想,大家以命换命,臣的白杆兵可以当此重任,只是人数……” 香积寺一战,双方几万人马思想高度统一,你要别人死,那你也别想活,就是以搏命之态,分个生死高下,但大明没有那么多的敢死队。 朱常淦摇头,“不,朕让白杆兵进京,不是让你们去和鞑子以命换命的。” 他不是在怀疑白杆兵甘愿赴死的决心,而是不愿让这支被再次被组建的白杆兵如浑河之战,被鞑子的骑兵给磨死。 事实上,大明一直有零零散散这样几支部队,戚家军折在了自己沙中,浙兵死在了萨尔浒,白杆兵覆灭在浑河,直到辽镇崩溃,也还有不少小规模敢战的将士。 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陕西军等等。 大明缺的不是兵,而是如何整合这些将士的军团长,集合几万这样敢打敢干的精英和后金做一场。 但这个指挥官只能是皇帝本人,只有皇帝能让几万人思想高度统一,因为其他人出不起这个买命钱。 即便能出得起,其他人也不敢信。 反过来,对面的后金在这一点上就做的比大明朝好的太多。 后金的最高军事长官一直是皇太极,大明这边却总是出一个太监监管众多将士,而且还是不足额,不足饷的情况下。 凭什么赢? 朱常淦看着密云所在区域的地图,以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开头第一炮,必须要开门红。” 这一仗,不仅仅是胜败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大明朝重振信心的问题。 明末的一个大明官员曾这样记录:北兵入犯,连破数十城,无敢撄者。 孙传庭也曾说:我麾下的百战兵,我麾下百战兵,为流贼望而胆落者,遇北兵辄股粟。 大明朝的军队面对后金兵,如羊遇到虎狼,根本就不敢打。 “虎入羊群?朕就是要把这头虎给打残咯!”朱常淦这一仗战果大小在其次,要先将大明朝的信心给打回来。 孙承宗和杨嗣昌等虽然还有疑虑,但皇帝坚持,他们也只能尽心尽力的办。 …… 朱常淦随即又抛出来一个重磅炸弹,“朕欲成立作军机处,协助朕处理军务。” “陛下,已经有内阁了,为何要设立军机处?”杨嗣昌不由抬头,看向皇帝,“两者岂不是有了冲突?” 第(2/3)页